由于猪肉历来是我国城乡居民最主要的肉类消费品,我国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64%以上,生猪业的发展对改善人民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保障居民食物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支柱。因此,全面总结生猪生产和价格波动的经验和教训,保障猪肉产业链的稳定均衡供给,对今后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深远。 四、生猪品种结构单一引致的生猪抗病力下降、养殖投入增加问题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工厂化养猪、饲养工艺化、配合饲料的应用以及国外优良品种种猪引入,我国养猪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养猪生产水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生猪产品数量需求。而工厂化养殖的特点要求养殖场必须采取单一品种养殖的方式,实施“全进全出”的管理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与转化效率,提高饲养管理技术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减少由于种群及饲养周期不同造成的疫病在猪群的传播。作为“理性”的投资者,生猪养殖户(场)为获取期望的利润,降低管理的复杂程度,减少饲养管理投入,必然选择单一的品种进行养殖。品种单一在早期满足人们对生猪产品的数量需求及养殖主体的利益路求方面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性的作用。应该说,品种单一符合了历史发展阶段的要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生猪产品的市场供给能力满足了人们对生猪产品数量的需求后,人们开始转向关注生猪产品质星,重视生猪养殖过程小动物健康、环境健康问题。此时,生猪养殖品种单一化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 1.政府对引进的高产品种的宣传及对某些品种养殖示范模式的大力扶持与推广,造成生猪养殖业养殖模式的趋同现象日趋严重 各地政府为了提高当地的生猪饲养量及出栏率,出台各种政策鼓励大型的工厂化养殖场,使相关养殖主体为了获得政策的支持,纷纷按某一特定的模式改变自身原有的养殖品种及养殖模式,进而推动了生猪品种单一化趋势。 2.单一品种饲养模式下,生猪成了一种生产的“机器”,造成了对原有生猪品种体系多元化、多样性的破坏,使养殖的品种结构、饲养阶段结构单一化,生猪风险抵抗能力、抗病能力下降养殖主体在选择生猪养殖品种时,选择的是生猪的某个方面的高生产特性,而忽略了品种对自然环境条件的需求。很多生猪品种的优良生产性能只能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真正发挥出来,为保证获取期望的利润,生猪养殖主体不得不人为地创造满足生猪品种所需的养殖环境,这样使得品种对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退化,风险抵抗能力、抗病能力下降。 3.从生产效率与投入来说,品种的单一化增加了养殖主体的成本投入 品种单—化是提高生产率的必然选择,而品种对自然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差,导致养殖主体必须为生猪创造一种人工环境,而人工环境需要大量的投入,增加了生猪养殖主体的成本;由于我国生猪养殖投融资渠道相对较少、投融资能力较弱、生猪养殖产业吸引力较弱的现状j无疑加大了生猪养殖发展的难度。 上述的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生猪产业链稳定发展问题以及生猪养殖投入增加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政府、消费者以及生猪养殖业的相关生产主体的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也成为我国生猪产业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遵循生猪养殖业发展的规律,借鉴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目前的具体现状,才能制定出适宜的对策。 |
上一篇:适度规模化将是养猪业发展主流
下一篇:生猪养殖全产业链在中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