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疫病对我国养禽业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禽蛋禽肉生产的大国,位居世界第一、第二,由于目前国内市场的消费日趋满足,能否出口就成为制约我国养禽业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禽肉生产总量在1200多万吨,出口仅为40多万吨,占总产量3%,由于国外禽肉生产过剩、价格走低、及不食鸡爪等原因,或明或暗的禽肉鸡爪进口达百万吨。探讨我国禽肉禽蛋不能更大份额出口远销的原因,其中,疫病及免疫预防中的问题是主要根源。 加入世贸组织后对禽肉禽蛋产品的标准必须与国际接轨,欧盟等国家一直认为我国禽肉生产中多种病原指标超过规定标准,1998年日本人认为中国使用了禁用的消毒剂,而联合抵制进口中国肉鸡,到1999年日本卫生厅派员调查后澄清了事实,但出口量仍在下降。 由于泰国多年来在禽病免疫预防上严格按国际标准操作,泰国出口到欧盟的肉鸡达到12万吨,出口到日本的占到全国总产量的50%,达45万吨,出口的增加振兴了泰国的养鸡业。 2 要想发展养鸡业必须控制重要传染病 2.1 禽沙门氏菌的控制 这是一种严重危害动物和人的细菌性传染病,在国内外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引起消费者极大关注,近年此病在蛋、肉种鸡的父母代都有发展的势头,一些地方沙门氏菌阳性率高达20%,有些地方品种鸡的阳性率甚至高达74%。对蛋鸡而言,这些沙门氏菌检验阳性,所产下的蛋中约有20%至30%带有沙门氏菌,在国际食品卫生的检疫中是绝对禁止的,因为人们食用这些鸡蛋及用这种蛋制成的蛋制品时,如果蛋黄中的沙门氏菌不能被杀灭,可于食后的4至24小时发病,也有的潜伏2至3天发病,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每天3至4次,严重时10次以上,呈黄水样,有时带粘液恶臭,对儿童的危害更加严重,可致儿童出现高热、惊厥、腹泻、呕吐、脱水。 肠炎沙门氏菌(SE)病在国内外的危害十分严重。1989年英国由于嗜菌体A型沙门氏菌引起人类的食物中毒。乘坐英国航空公司的乘客拒绝食用机上提供的禽肉制造的食品,经检查英国养鸡场沙门氏菌阳性鸡增加,大量蛋鸡被淘汰,农业部部长辞职。到1992年英国234个种鸡群淘汰,6000个蛋鸡饲养场关闭。捷克1992年也对149万只沙门氏菌阳性鸡进行了淘汰。瑞士耗资350万瑞士法郎用于淘汰鸡的补偿费。目前,我国尚没有鸡蛋上市的卫生质量要求,但沙门氏菌的污染率是相当高的。因此,兽医防疫部门要严格对种鸡群的检疫以保证养鸡业的安全生产,并保障广大人民食用无沙门氏菌的禽蛋。 沙门氏菌病对雏鸡和种鸡的危害也十分严重,这是大家十分熟悉的。 基于上述情况,我国农业部畜牧兽医局为了人民的健康和养鸡业的安全生产,严格规定了切实有效净化养鸡场沙门氏菌的综合措施,通过制度的贯彻和检疫措施的认真执行,保证了人民的健康和养鸡业的发展,但近年少数养鸡场不认真执行国家的规定,不进行种鸡的沙门氏菌检验,也不淘汰沙门氏菌检验阳性的母鸡,致使带菌种蛋及商品蛋在孵化场及市场上销售,从而严重的危害人、禽的健康和影响出口贸易。 2.2 值得注意的成髓细胞白血病 这是一种侵害肉种鸡的成髓细胞白血病,(myeloidleukosis)也称为骨髓细胞瘤(myelcytomatosis,ML),是一种由有囊膜的白血病病毒(avialeukosisVirus,ALV)所致的传染病,1991年以Payne为首的研究组首先系统的报告,实际上70~80年代英国肉鸡群一直有本病的散发。直到1998年后才证实AL病毒是一个新的J亚群。到90年代美国的肉鸡群发病严重,1997年~1998年相当多的肉鸡饲养国都有此病的报道,1998年被称为“成髓细胞白血病的灾难年”。本病危害的严重性:一是垂直传播;二是检疫诊断需要较高费用和严格的技术条件;三是严重的经济损失。 经胚胎感染ALV的致死日龄于10周龄内,平均死亡周龄为20周龄,一般在25周龄至55周龄时发生肉眼可见的病变。种鸡死亡高峰时,每月死亡率达6%,欧洲对363份送检的肉种鸡的ML肿瘤检出率达到58%。 国内崔治中教授研制成功单克隆抗体,不仅可用于ALV-J感染CEF细胞中的抗原检测和鉴定,也可检出感染鸡组织中ALV-J的特异抗原。目前已确诊在国内快大型肉种鸡中存在此病,并有发展的势头,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
上一篇:中兽药行业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