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关于营养物质消化率 3.1.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饲料中的常含有一些抗营养因子主要有蛋白抑制因子,碳水化合物抑制因子,矿物元素生物有效性抑制因子,拮抗维生素作用因子,刺激动物免疫系统作用因子等。它们存在干扰了饲料中养分的消化、吸收利用,影响了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比如:(1)豆饼含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血细胞凝集素,可以降低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活性,增加胰蛋白酶分泌,肠壁损伤,增加内源蛋白分泌损伤,影响生长、死亡。(2)花生饼含黄曲霉素、抗胰蛋白酶因子,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影响生长,导致畜禽慢性中毒。(3)棉籽饼含游离棉酚、环丙烯脂肪酸,影响赖氨酸及矿物元素的有效性。(4)菜籽饼含恶唑烷硫铜瘀、异硫氰酸酯,影响碘利用,适口性和生长速度,引起甲状腺肿大和损伤,酯单宁刺激粘膜,导致下痢。 3.2.合成氨基酸的利用 畜禽日粮中氮的利用率通常只有30%-50%,要提高氮的利用率,必须提高日粮氨基酸的平衡;而日粮中必须氨基酸含量占总氮含量45%-55%时,氮的利用率最高。据统计,通过理想模型计算出的日粮粗蛋白的水平每低出一个百分点,粪尿氮气的释放量就下降10%到12.5%。向日粮中添加合成氨基酸,能使生长猪和肥育猪日粮的蛋白质水平分别从21%降到14%,从19%降到13%,从而使尿氮的排出量减少40%(P<0.01),粪尿中的臭味物质也显着减少。因此,在畜禽日粮中使用合成氨基酸,能提高日粮氮利用率,减少粪尿氮排除量,从而节约饲料蛋白质,减少氮污染。 3.3.消化道的营养 在消化道的回肠末端没有吸收的养分变成了在大肠内成长的细菌不断增殖的生长基,巨大的细菌载体不仅能消耗动物的营养,而且还隐藏着大量的病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梭菌,另外,未吸收的养分最终通过动物排泄的粪便还要给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 4. 关于采食量 采食量在断奶后保持仔猪内脏健康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断奶后有很短的厌食期,肠上皮也会很容易被抗原蛋白浸透,如豆粕中的抗原蛋白,同时也易于细菌的依附。由于对抗原蛋白的超敏感性或由于细菌产生的内毒素致使仔猪频繁腹泻。同时,采食量的下降也会导致猪只生产性能下降,机体健康状况下降,使其出栏期延长。 所以通过提高日粮的适口性等措施来提高仔猪的采食量很关键。在仔猪阶段使用调味剂、一定比例的奶制品等适口性好的动物原料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5. 关于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 细菌的生长和增殖需要蛋白质。通过降低日粮中的蛋白质和增加它的消化能力,可以明显地限制细菌增殖,同时,最重要的是需要良好的分布平衡的氨基酸。 适当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对防止仔猪腹泻很有效果。 6. 有机酸的应用 大多数病原菌都不具有耐酸性,这就意味着使用日粮中有机酸使胃肠酸化,实际上可以阻止或转化细菌的生长,小肠内其他不溶解的有机酸则被细菌利用或杀死。混合有机酸比单一有机酸的效果显着。 6.1.有机酸化剂的种类 目前国内外应用的酸化剂总的来说可分为单一酸化剂(包括有机酸化剂和无机酸化剂)与复合酸化剂两大类。其中,有机酸化剂主要有柠檬酸、延胡索酸、乳酸、丙酸、苹果酸、甲酸、乙酸等及其盐类,使用最广泛且效果较好的是柠檬酸、延胡索酸和甲酸钙。无机酸化剂包括强酸(如盐酸、硫酸)和弱酸(如磷酸),其酸性较有机酸化剂强,虽然成分低,但其使用效果较差。复合酸化剂是利用几种特定的有机酸和无机酸复合而成。实验证明,复合酸化剂的应用效果大于柠檬酸大于延胡索酸。复合酸化剂能够显着提高断奶仔猪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并显着促进仔猪消化器官的发育。多数研究者认为,在仔猪早期断奶(3-5周龄断奶)后的头1-2周内饲粮酸化处理效果好明显,其通常添加量为0.5%-3%,美国以2%-3%最好,欧洲则以1.5%-2%最佳。 6.2.酸化剂的作用 动物胃为酸性环境,其中的细菌多为产酸菌和耐酸菌,幼年动物分泌胃酸能力较弱,而使外来菌容易存活和繁殖。使用酸化剂可以提高胃液酸性,促进乳酸菌等耐酸菌大量繁殖,使之在胃中保持优势菌的地位,而大肠杆菌等外来菌则不能适应酸性环境,并受到乳酸菌等的“排挤”而不能定植存活,因此可以降低动物病理性腹泻的发生率。酸化剂还能帮助机体调整免疫系统反应,增强动物的抗病力。 7. 植物提取物的应用 一些药草的提取物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特性,可是我们知道的调味剂具有抗菌和助消化的特性,其中,在商业产品中最常见的提取物有肉桂、牛至和丁香,最新进行的研究表明,提取物和浓缩物很适合仔猪的生长。 |
上一篇:家禽业生物安全概述
下一篇:打击瘦肉精:是源头却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