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肠道菌群对中草药的代谢作用 3.1肠道菌群对中药代谢的一般研究 随着对中药药效学、动力学研究的逐渐深人,人们认识到中药在机体内药效作用的发挥中,肠道菌群有着重要作用。现代分子药理学研究认为,中药临床效应的分子基础是中药活性分子群。有别于中药活性成分,中药活性分子群主要是指中药口服后经消化道进入血液,发挥直接药理作用的分子群;而中药活性成分则多指在实验过程中能对某种药理指标产生作用的成分[13]。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时活性成分即是活性分子群,可直接进入血液发挥药理效应;更多的时候活性成分是活性分子群的前体,需要经过消化道菌群(主要是胃肠道菌群)的作用,转化而成活性分子群。 肠内菌群对药物的代谢途径主要是分解反应,使药物的相对分子量减小,极性减弱,脂溶性增强,药效或毒效增强。临床某些西药(乳果糖、吡啶等)也只有经过肠内细菌的代谢活化,使其从无活性或活性较低的前体转变为活性更高的有效成分后方能发挥药物的药理价值。肠内菌对成分复杂的中药的代谢作用更为重要[14]。 日本学者最初认识到肠道菌群对中药的代谢作用。田中茂等认为,在不同“证”条件下,机体的肠道菌群状况木同,引起口服中药的代谢、吸收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血中药物浓度。他们给予不同程度实证便秘患者口服三黄泻心汤,并测定血清中大黄酸浓度,结果血中大黄酸浓度峰值,严重实证便秘患者高于轻型实证患者[15]。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肠道菌群在中药代谢过程中的作用也进行了大量研究。马海英等观察了人和大鼠肠内菌在体外对黄山药总皂苷(DX)的代激情况和大鼠灌服DX后吸收入血的代谢产物,结果DX容易被人和大鼠消化道菌群代谢为终产物薯裁皂苷元(Dio),DX经口服后主要以Dio的形式被吸收入血[16]。刘铁汉等对建羊藿苷的研究显示,在离体条件下淫羊藿苷可被人体肠内菌代谢,主要代谢产物为淫羊藿苷的苷元。大鼠灌服淫羊藿苷后,吸收入血的主要代谢物为宝藿苷[17]。王明雷等研究发现氧化苦参碱可被人肠内菌代谢成苦参碱。氧经苦参碱具有抗炎症、免疫抑制、抗肿瘤等作用,苦参碱则具有抗心律不齐和抗心肌缺血等药理作用。两者均能被吸收入血,并发挥相应的药理效应[18]。 3.2目前研究重点对苷类的代谢 肠道菌能产生大量酶系,主要有β一葡萄糖醛酸酶、β一葡萄糖着酶、硝基还原酶、蛋白酶、各种碳水化合物酶等,能对植物中的多种成分进行代谢。苷类作为植物药中重要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由糖和非糖部分组成,肠道内细菌酶的苷键水解酶系具有强大的水解药物苷键的能力。目前,含苷类药物在肠内的代谢是中草药代谢的研究重点。国内外研究者对大黄、番泻叶、人参皂苷、山药总皂苷、淫羊藿苷等多种常用含苷中草药进行了肠内菌的代谢物研究。小桥恭一等认为具有水溶性糖部分的葡糖甙在肠内难以吸收,主要作为天然前体药物在肠内受到肠内细菌的作用代谢成活性成分发挥药理作用;并以无菌及感染人肠内细菌的限菌大鼠模型,通过体内肠内菌群对番泻苷、甘草甜素、芦荟苷、黄芩苷、去羟栀子苷、芍药苷、人参皂苷与柴胡皂苷等葡糖苷的代谢加以证实[19]。有人研究证实,肠道中真杆菌与双歧杆菌能水解柴胡皂苷,研究者还从真杆菌中分离到2种与水解柴胡皂苷有关的酶。柴胡皂苷代谢产物具有各种药理作用,如柴胡青元具有抗炎、镇痛和抗肿瘤等作用[20]。李雪驼等在实验室分离到4株对番泻苷有代谢能力的肠内有益菌,其中两株具有比较高的番泻苷代谢能力[21]。 4、展望 尽管中药与微生态学关系的研究已经起步,但目前研究还停留在中药对有益菌的增殖、对条件性病原菌的抑制。正常菌群对中药是否具有代谢作用,代谢产物的药理作用是否增强等方面,尚缺乏对两者间作用机理的深入探讨。如中药通过何种途径调节肠道菌群的失调状态,其分子机理是什么?细菌的哪些具体的酶对中草药中哪些具体成分起主要代谢作用?尤其对通过肠道菌群的代谢后,某些中药毒性增强的问题目前还知之甚少,今后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将有助于弄清口服中药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吸收,了解中药的毒副作用及残留,更加安全的使用中药,开发出新型的中药制剂。也有助于拓宽治疗思路,从调整菌群平衡方面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大量微生态调节剂,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菌群失调症,这类制剂主要包括益生菌、益生素、合生素3大类,而中多微生态调节剂在临床的应用还未被大规模开发。随着人们对中药与微生态关系研究的逐步深入,中药微生态调节剂将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
上一篇:如何判别花生粕、菜粕质量
下一篇:未来家禽营养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