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致癌、致畸、致突变。药物及环境中的化学药品可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而造成对人类的潜在危害。近年来人群中肿瘤发生率不断升高,人们怀疑与环境污染及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有关。 1.6.4 对胃肠道菌群的影响。体内寄生着大量菌群,如果长期与动物性食品中低剂量的抗菌药物残留接触,就会抑制或杀灭敏感菌,引起菌群失调,使机体易发感染性疾病,因耐药而难以治疗。 1.6.5 给临床诊治疾病带来困难。使抗生素的药效越来越低,使用标准的给药剂量已经不能起到治病的作用,必须不断加大剂量才行。这也给新药开发带来压力。 1.6.6 残留于环境中。动物用药以后,药物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随粪、尿等排泄物排除,进入环境中,在多种环境因子的作用下,可产生转移、转化或在动植物中富积。 2 对策 2.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使全社会充分认识不合格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危害性,自觉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严格抵制不合格畜产品。 2.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建全切实可行的动物防疫制度,加强疫情动态监测,强化可疑样品的诊断。 2.3 理顺管理体制,落实工作责任,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执法能力和检测水平。 2.4 加大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监督管理力度,实施动物饲养和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监控。加大防疫监督执法力度,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把行政处罚权下放到基层,让基层组织在第一时间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切实抓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运输检疫,加大对拒绝防疫、逃避检疫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法制观念,努力打造一支能吃苦耐劳、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防疫监督执法队伍服务于基层,切实抓好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
上一篇:优质畜产品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简述部分兽药残留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