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兽医

当前猪病流行特点和防控措施

日期:05-19 作者:佚名- 小 + 大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国家现代生猪体系建设疫病控制研究室 
杨汉春博士/教授

    一、猪病流行特点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猪蓝耳病)继续肆虐,病原多重感染继续加重,细菌性继发感染普遍,猪流感的疫情必须重视,猪瘟的疫情不稳定,猪场疫病的复杂程度和控制难度进一步加剧。
  1、猪蓝耳病继续肆虐
  2006年以来,严重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暴发和流行,使我国养猪业经受了一次沉重打击,损失巨大。
  呈现为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猪群的发病率50%~100%,而病死率20%~100%。临床上可见典型的“蓝耳”症状。
  流行毒株的分子特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流行毒株的Nsp2基因533-561位连续缺失29个氨基酸和481位氨基酸的缺失。
  流行毒株呈现广泛的组织侵害性,呼吸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都受到破坏。神经系统——从脑组织可分离和检测到PRRSV、临床出现神经症状。
  流行毒株的免疫抑制能力强于经典毒株:临床上表现为感染猪严重的继发感染,可分离到大量的细菌(如大肠杆菌、链球菌等),副猪嗜血杆菌继发感染上升。从流行毒株人工感染猪也可分离到细菌。
  猪蓝耳病现状如何?
  1)猪蓝耳病继续肆虐,已成为严重危害养猪生产的第一大疫病。
  2)仍有新发病猪场呈现出与2006、2007年发病猪场一致的临床表现,死亡率很高。
  3)流行过的猪场呈现PRRSV高感染率、母猪带毒、持续性感染和反复感染某一猪场母猪和后备猪阳性率55/60(92%)。母猪配种问题:不发情、配不上种、返情、淘汰率增高,母猪流产时常出现;哺乳仔猪、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呼吸道疾病的高发病率与死亡率;猪群生产性能(繁殖、生长)极不稳定。
  4)现有疫苗在控制流行毒株感染和发病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灭活疫苗效果不确实,并可引发应激(带毒猪群疫苗接种后引起发病)、猪圆环病毒病。现有活疫苗尽管有效,但免疫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5)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变异:PRRSV具有易变异的特点,变异度最大的两个基因——Nsp2和ORF5;同一个猪场会有不同的病毒亚群。
  2、病原多重感染继续加重
  病原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是近几年猪病的主要流行形式,猪群发病往往不是由单一病原所致,而是以两种以上的病原体相互协同作用(又称共感染)所造成的,常常导致猪群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危害极其严重,而且控制难度大。
  主要的多重感染病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CSFV)、猪流感病毒(SI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肺炎支原体。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呈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毒株的广泛流行,猪圆环病毒2型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从临床样本中的检出率甚至高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成为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合并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其致病性值得关注。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与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双重感染最为严重——由此造成猪群的双重免疫抑制,抵抗力下降。
  3、细菌性继发感染普遍
  副猪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链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猪附红细胞体,PRRSV感染猪群细菌性继发感染十分严重。
  副猪嗜血杆菌病重新抬头,发病十分普遍。许多猪场由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毒株和猪圆环病毒2型的感染,副猪嗜血杆菌病重新抬头。主要发生于保育阶段,特别是保育后期,成为主要的继发性感染疾病,致死率很高。临床上表现为呼吸道症状,死亡猪剖检呈现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和关节炎。一旦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生,各种抗菌药物均难以奏效。
  4、猪流感的疫情必须重视
  发病猪群增多;流感病毒的种类增多、复杂性加剧
  5、猪瘟的疫情不稳定
  猪瘟发病猪群呈上升态势,猪瘟疫苗的质量值得关注,应重视疫苗免疫效果的监测。
  6、猪场疫病的复杂程度和控制难度进一步加剧
  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伪狂犬病、猪流感、猪肺炎支原体感染、细菌性疾病。

上一篇:禽病理解剖检验技术概要

下一篇:当前猪病流行新动态及防制对策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