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畜禽业的发展,畜禽养殖场和养殖规模不断增加和扩大,畜禽生产的排泄物以及由畜禽饲料和畜禽产品带来的有毒有害残留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显现。因此,充分认识畜禽生产对生态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实施控制、减少和消除畜禽生产对生态环境污染的营养策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实现畜禽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最大化,是当今动物营养工作者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 畜禽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畜禽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粪尿排泄物的污染 养殖场畜禽粪尿排泄物是造成对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据统计,以每只鸡每日排出粪尿100g计算,一个饲养1万只鸡的大型养殖场每天产生的粪尿可达1t,年排出粪尿约360t。l头猪日排粪尿量按6kg计,年产粪尿约2 .5t,一个万头猪场日产粪尿60t,年产粪尿达25000t。以全国养猪5亿头计,年产粪尿约12.5亿t。如果这些粪尿随意排放,不做适当处理,势必对周围环境的水体、空气和动植物造成污染。近年来,由于某些养殖场对此重视不够,粪尿排泄物已成为一大公害,造成养殖场周围恶臭熏天,蚊蝇滋生,细菌繁殖,疫病传播,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工作和身体健康。 2. 水质污染 畜禽尿液、冲洗场地的污水、雨水冲刷粪堆的污水若直接流入江河,将严重污染下游地区水源,造成对水质的污染。另外,饲料中大量的磷和氮不能被畜禽有效利用而排出体外,造成畜禽养殖场污水中含有高浓度氮和磷。禽养殖场污水如果直接流入鱼塘,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藻类等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使得水体缺氧而影响鱼的生长,甚至死亡。畜禽粪尿等污染物不仅会污染地表水,其有毒有害成分还易进入地下水中,严重污染地下水。地下水中有毒成分增多、超标,将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3. 恶臭污染 养殖场产生的粪便等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会发出难闻的气味,严重污染生态环境。恶臭主要来自粪便、污水、垫料、饲料、畜禽尸体的腐败分解、消化道排出气体、皮脂腺、汗腺、外激素分泌物等。畜禽养殖场的恶臭成分十分复杂。清粪方式、日粮组成、粪便和污水的处理等不同,恶臭的构成和强度就会不一样。恶臭的主要成分一般包括硫化物、有机酸、酚、盐基性物质、醇、醛、酮、酯、杂环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等。这些物质主要由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的有机物产生,在厌氧条件下分解释放出刺激性的特殊气味,高浓度存在时,会影响人畜健康。另外,牛羊等反刍动物产生大量的甲烷等气体污染大气,会加剧温室效应的形成。 4. 有毒有害物质潜在残留污染 目前,畜禽产品中绝大部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兽药。人药、抗生素、激素、消毒药、农药等药物残留超标问题。造成药物残留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非法使用违禁药物,如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二是滥用抗菌药物,如人用头孢菌素、螺旋霉素在动。物中的使用;三是不规范用药或不遵守停药期,如超大剂量使用微量元素或在停药期前屠宰畜禽;四是农药在饲料原料中的残留。这些都会造成对畜禽产品的残留污染。同时,这些药物随畜禽粪、尿排出,污染土壤和水源,从而污染整个人类生存环境,并通过人们的摄食转移富集到人体,影响人类的健康。 二、控制畜禽生产对生态环境污染的营养策略 1.采用生态营养饲料的配制技术 生态营养饲料就是利用生态营养学的理论和方法,围绕解决畜禽产品公害和减轻畜禽粪尿对环境污染等问题,从原料的选购、配方设计、加工饲喂方式等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并实施动物营养调控,从而控制、减少或消除可能发生的畜禽产品公害和环境污染,达到低成本、高效益、低污染效果。采用生态营养饲料的配制技术,在原料的选择上要求至少90%来源于已认定的绿色产品及其副产品,其它饲料原料可以是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的食品。为了提高饲料养分的利用率,在选择原料时还需注意选择消化代谢率高。营养变异小的原料。要根据不同动物种类、不同性别、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尽可能准确估计动物各阶段环境下的营养需要及各营养物质的利用率,设计出营养水平与动物生理需要基本一致的日粮,减少养分的消耗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采用理想蛋白质模式,以可消化氨基酸含量为基础,配制符合动物需要的平衡日粮,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减少氮的排泄。在饲料加工工艺上,采用膨化和颗粒化加工技术,破坏和抑制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有毒有害物质和微生物,以改善饲料卫生,提高养分的消化代谢率、减少排出量。在配制日粮时,单一考虑动物生产性能而不顾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的日粮配制方式是不可取的,应考虑各种因素的日粮最优化。在考虑动物的营养需要、最大生产性能的同时,应综合考虑生产性能、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
上一篇:鸡粪发酵技术
下一篇:规模化猪场猪粪尿的综合利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