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污染的治理 畜牧业对维护生态平衡的贡献是主要的,对环境的污染是次要的,但在局部其污染却非常严重,养殖业污染的治理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合理规划养殖区域建饲养场要考虑交通便利,但也不能离公路太近,并且应在解决好用水的情况下,尽可能建在远离城市、工矿区和人口密集的地方。在水源、风景旅游区、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等地方应划定限养禁养区。 考虑到畜禽粪便可供应农田作优质肥料,而粮食作物或其副产品又是畜禽饲料的来源,所以建养殖场要建在周围有足够的农田、果园、苗圃、园林等种植业发达的地区,以便更好地实现农林牧的有机结合。目前我国从宏观上把畜牧业作为一项朝阳产业,给予鼓励和支持,但在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种植业不受重视,农民不愿种地的地方,养殖业也要限制发展,既有利于环保,也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其他地区畜牧业的发展腾出市场空间。 开展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养殖业排放物处理不好是污染物,处理好是资源,养殖业排放物的资源化利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要组织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等各个方面的力量,深入开展养殖布局、场舍建设、饲料生产、饲喂方式、粪污处理、机械设备、农牧结合等关键环节的技术攻关。广泛开展污染治理技术交流合作,加强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与创新,为畜禽污染治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科研攻关、人才引进、交流合作、技能培训,尽快建立一支与污染治理相适应,由高层次科研人员、技术推广服务人员和具有熟练操作技能人员组成的人才队伍。 生产和科研相结合,研究治理畜牧业污染的办法。尤其是要加强对畜牧业污染物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提高畜牧业污染的防治水平。通过技术示范、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快污染治理技术推广的利用步伐,把低氮饲料生产使用、污水低成本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先进实用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尽快改变水冲粪、水泡粪等湿法清粪工艺,大力推行干法清粪工艺。切实搞好污染治理的技术服务,针对畜禽养殖污染全程控制和重点治理的实际需要,组织开展污染治理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的系列化服务,逐步实现畜牧业污染治理在工程设计、建设、维护、管理等环节的产业化和规范化。 减少有害物质排放把畜牧业生产放在一个大的农业生态循环圈中,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是最实际解决畜牧业污染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模式。将畜禽粪尿通过低费用处理后,用于种植业或淡水养殖业;发展沼气,充分利用畜禽粪尿生产的沼气,用于城乡居民生活,沼液可以当做肥料用于种植业;为便于运输,可将畜禽粪便加工成颗粒料有机肥料,用于种植业。建立种草—养畜—粪尿返田的农业生态链,实现绿色农业生产。 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饲料、兽药管理的规定,控制药物残留。严禁在饲养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国际卫生组织禁止使用的所有药物,严格按照用药规程用药,控制畜禽用药,限制某些抗生素及药物的滥用,保证畜产品的安全,减少对人畜环境的污染。 畜牧业属于大农业的范畴,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是我国的既定政策。在污染治理上应以正面引导为主,要尽量为养殖场户着想,合理设计工艺流程,减轻养殖场户的治理负担。 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小规模的散养对环境污染构不成威胁,规模化饲养污染便于治理,而我国的畜牧业正处于从传统饲养向现代畜牧业转化的过程,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散养与规模养殖并存。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是畜牧业发展中的一个问题,发展中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 建立现代畜牧业的态势是不可扭转的。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养殖小区和规范化、规模化养殖场建设。除污染难以治理外,散养畜禽还存在着科技含量低、生产水平低、饲料转化率低、养殖效益低等问题,建设养殖小区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是引导散养户转变生产方式的有效手段。在养殖小区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建设上要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的原则,建立健全规范的动物防疫、饲料供给和环保设施,实现安全生产、清洁生产等操作规程。要在发展中提升养殖水平,引导规模养殖不断向集约化、标准化、工厂化方向发展,促进规模养殖的升级,逐步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但在发展畜牧业规模经营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我们现在的发展状况,要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避免畜牧业自身产业发展对农民的排斥。 增加对畜牧业污染治理的投入争取社会各界对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资金的投入。对积极采取措施主动开展污染治理的养殖场,给予适当的奖励补助。积极拓宽治污资金筹资渠道,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国外资金投向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对畜牧业污染的治理。对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在用地、税收、用电等方面给予优惠和补贴。 |
上一篇:养鸡常用消毒药品种与剂量
下一篇:猪场常用消毒剂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