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农牧达人 > 畜牧达人 > 文章

刘永好:“赤脚首富”的苦乐人生

时间:2021-05-08    点击: 次    来源:中国企业家学习网    作者:何加盐 - 小 + 大

男儿有泪不轻弹。这是刘永好人生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落泪场景之一。

比收蛋更难的是卖小鸡。那时候不像现在信息这么发达,对农户来说,去哪里买小鸡,都是口耳相传。而对刘家兄弟来说,小鸡孵出来,就得赶紧卖出去,不然光养着都是巨大的负担。

刘永好开始展现天才般的营销才能,他想出了两个绝好的办法:

一是利用自己当老师的便利,油印了一堆门神纸,上面写着育新良种场的广告,每次下乡收鸡蛋时,挨家挨户送。农民对免费的门神非常欢迎,根本不在乎上面有没有广告。

二是到农民家里帮他们刷墙,在墙上写上育新良种场的标语。由于那时乡下的房子大部分都是泥房和土房,农民们对墙上刷涂料这种方式非常欢迎,争着请他们去家里刷,甚至还给刷墙的师傅管饭。日后遍布全国的农村墙体广告,就是从刘永好开始。

就这样,育新良种场的广告,不久就铺满了周围所有的乡村,生意很快就红火起来。

1983年,陈育新给单位打了停薪留职的报告,开始全职投入良种场的工作。在那个年代放弃公职做农民,是极其罕见的事情,这引起了全城轰动。陈育新是整个新津第一个办理停薪留职的公职人员。

1984年春,育新良种场迎来了一个超级大单:邻村一个农民一次性预定了两万只小鸡,并预付了一千元的信用社信汇单。

四兄弟高兴地接下了这个大单子,让对方先拿走了现有的两千只小鸡,然后到处借钱收种蛋,准备把剩余的18000只小鸡赶紧孵出来。

没想到,当他们到信用社取那一千块钱时,发现信汇单是假的;跑到邻村去找人时,又发现买主根本就不是他们以为的养殖大户,而只是想通过做中间商倒卖赚一笔。

本来倒卖也没什么,问题是这人没有任何经验,两千只小鸡在路上就闷死了一半,到家后,发生火灾又烧死了另一半,整个家已经一贫如洗。别说剩下的一万八千只小鸡他根本就无力收购,就连已经给他的两千只小鸡,钱都要不回来了。

四兄弟陷入有生以来最大的险境之中。

他们欠了农民们大笔钱,换来了孵化棚中的18000只小鸡。按照正常的销售速度,这些小鸡无论如何都卖不掉,更何况当时已经进入农忙季,农民没日没夜泡在田里,根本就没有人来买鸡。

几兄弟愁眉苦脸地凑在一起商量该怎么办。由于大家都不抽烟,也不喝酒,只会一杯一杯地把水往肚子里灌。水灌了一肚子,办法却想不出一个来。

也不知道是哪一个兄弟悲凉地叹息一声,说:实在不行,大家一起跳岷江算了。又说,要不然就带着老母亲跑路逃到新疆,隐姓埋名过一辈子。

当然说归说,他们谁也不会真的想走这一步,最后还是刘永言下了决心,说:出事了躲也没用,只能面对;欠农民的钱,一定要还;我们自己到城里去走家串户卖小鸡吧。

于是,四兄弟连夜砍毛竹、编竹框。第二天,各挑一担小鸡,就到成都去了。有的跑到农贸市场去抢摊位,有的走街串户,沿街叫卖。

虽然四兄弟都是知识分子、大学生、国家干部,但是到了此刻,谁也顾不上面子。他们甩开了嗓子,大声吆喝,厚着脸皮讨价还价。

这可能是几兄弟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光。每天早上四点多钟装上小鸡,骑40公里的土路往成都赶,卖完小鸡骑回农场,时间已是半夜。稍微眯一会儿,又是一天的重复。

最惨的是刘永行,他还拖着一条跛腿。一个多月的折磨,让他旧伤复发,而且再度加剧,留下了永久的损伤。

地狱般的一个半月过去后,小鸡终于都卖完了。他们把欠的钱还上,一盘账,还剩下了720块,四兄弟一人分了180。

这180块钱对他们来说,真的是用命换来的。

养鸡的噩梦经历让他们心有余悸,休整一段时间之后,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养鹌鹑上面。

当时人们认为鹌鹑蛋的营养价值比鸡蛋更高,所以一个鹌鹑蛋的售价是鸡蛋的两三倍,但鹌鹑的饲养成本却更低,成熟周期也更短,也就意味着经济效益更高。

刘永言在北京出差时听说了鹌鹑这回事,回来就张罗着去买了50只鹌鹑和200个种蛋,最后孵化下来,总共存活了80多只,四兄弟各分了一些,在家里分头饲养。

分头养的主要目的是做实验,看什么样的饲养条件和饲料,会让鹌鹑活下来、长得快、产蛋量高。

四兄弟的知识和技能在这里派上了用场,他们很快研究出非常好的鹌鹑饲养技术和饲料,开始了大规模的养殖。

上一篇:各畜种遗传改良计划专家委员会名单

下一篇:李璋浔:一位智慧农业竞技型选手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