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价格波动调查 ① 猪价,一头连着城里人的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民增收的钱袋子。在CPI的统计中,权重高达9%,是上至国家总理,下到普通百姓都十分关心的事情。然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生猪价格又出现波动,这一直接影响到生猪养殖者和城市消费者利益的产业,为何总是受伤? 利益平衡 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在生猪价格波动中,整个产业链条中的利益不平衡,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猪肉同其他农产品一样,生产是基础。如果生产者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其他环节再努力,也无济于事。 然而,事实就是这样无情:前端投入品(饲料和兽药等)稳赚不亏,后端的流通销售环节也始终保持经营利润率。市场价格波动衍生的风险,全压在了夹在中间的生产环节。 这种利益分配上的不平衡,导致养殖环节价格高时,一涌而上;价格低时,又迅速退出,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保护养殖户的积极性,需要调整产业链条中的利益分配,平衡收益和风险,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首席记者 罗成友 记者 向婧 “养猪不赚钱”,已成为当前一句流行语。而“不管肉价如何波动,我自稳赚不亏。”则是生猪产销链条上前端和后端利润的写照:两头赚,中间亏———亏的总是养殖环节。 饲料比成本价上涨了50% “饲料生产商和经销商,都是稳赚不亏的。”在荣昌调查时,一位多年从事生猪产业的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以荣昌一家饲料生产厂家为例:一包40公斤重的乳猪全价颗粒饲料,生产成本为110元。出厂价格在140元左右,卖到养殖户手中时,就变成了150到180元一包。“卖饲料的零售商,赚得多时,一包可以赚到20元。”这位人士介绍,厂里发出的货,通过总经销、分销、零售,层层加价后,饲料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收卖一头猪至少赚200元 在县城和乡镇农贸市场上,都有一支收购、屠宰(现在宰杀环节多数都由定点宰杀承担)、销售的个体经销商。他们骑着摩托车到农民家中收购,再运到屠宰场;宰杀后,送农贸市场销售。虽然辛苦,每天的赚头也不小。 璧山县大路镇农贸市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个体屠宰户透露,收购宰杀销售一头肥猪,赚头小时,有200元的纯利润,大时有300元。他卖了10多年的肉,从来没有亏过。 荣昌县古昌镇肖家岩村刘常建,1997年就开始收购贩运生猪,并建起了自己的收购和销售网络。他说:“现在贩运生猪的利润虽然比以前低了,但利润率还是在5———8%之间。” 投入数百万元进退两难 事实上,在每一次生猪价格波动中,受伤的总是养殖户。 鲁清安原在合川城里从事服务业,积累了一笔资金。2005年,他到铜梁县蒲吕镇沙心村租下一片坡地,投资建起一座年出栏6000头的养殖场。今年2月底,养殖场出栏了500多头肥猪。当时的价格是10.2元/公斤,但每头猪还是亏了150元。“如果按现在8元多/公斤的价,每头猪要亏300元以上。”他说。 进入生猪养殖行业以来,鲁清安已投入460万元。不仅搞服务业积累的120万元全投了进去,还向银行贷了340万元。 “除2007年赚了一点钱外,几年来,我几乎没有赚过。现在几百万元投进去了,想退出来也难。”他无可奈何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