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24 点击: 次 来源:现代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一、市场现状:量价齐跌,行业陷入六年最严寒冬 (一)蛋价指数:旺季不旺,创近六年同期第二低位 2025 年 1-3 季度,全国蛋价指数为 3317 点,同比大幅下降 18%,较近六年均值降低 17.4%,仅高于 2020 年同期水平。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受春节后需求淡季影响,蛋价环比下降 12%;二季度因梅雨季储存难度加大,6 月蛋价降至 2.64 元 / 斤,达到近五年最低;三季度作为传统旺季,虽受中秋备货提振出现短暂反弹,但节后迅速回落,9 月底主产区均价为 3.61 元 / 斤,同比跌幅达 24%,呈现出 “淡季更淡、旺季不旺” 的罕见市场格局。 (二)成本与盈利:成本低位震荡,养殖端深度亏损 成本指数为 3600 点,同比微降 2.36%,主要得益于豆粕价格回落,但玉米价格同比上涨 3.2%,使得单斤养殖成本维持在 3.5 - 3.6 元。盈利指数为 - 284 点,同比大幅下降 180%,1-3 季度月均亏损 0.28 元 / 斤,为近六年同期唯一全季度亏损。其中,中小散户亏损面达 70%,部分养殖场单月亏损超过 800 万元,行业现金流面临较大压力。 二、成因解析:供给过剩与需求疲软的双重绞杀 (一)供给端:存栏高位叠加去产能滞后,供应压力史无前例 存栏量创六年新高:在产商品代蛋鸡月均存栏 11.16 亿只,同比增长 6.59%,较近六年均值高出 6.18%。其中,规模化养殖场存栏占比达 55%,山东、河南等主产区新增产能超过 2 亿只。 老鸡淘汰缓慢:养殖户对中秋行情预期过高,450 日龄以上老母鸡存栏占比达 18%,淘汰日龄延长至 496 天。7-9 月淘汰鸡出栏量同比减少 10%,导致大码蛋供应过剩,主产区库存超过 5 天(安全线为 3 天)。 补栏热情透支未来:2024 年高盈利刺激商雏补栏量达 10027 万只 / 月,同比增长 10.03%。2025 年上半年新开产蛋鸡超过 3 亿只,形成 “新老产能双增” 的严峻局面。 (二)需求端:消费降级叠加替代品分流,终端支撑乏力 家庭与餐饮消费双降:受宏观经济影响,家庭日常消费同比减少 8%,北京、上海商超鸡蛋销量下降 15%;餐饮行业受团膳、宴席需求收缩影响,采购量同比下降 12%,某连锁快餐企业鸡蛋用量减少 20%。 替代品价格优势显著:猪肉均价 15 元 / 公斤(同比下降 8.83%)、白条鸡 9 元 / 公斤(同比下降 1.44%),其性价比优势导致鸡蛋在蛋白质消费中的份额下降 3%-5%,部分消费者转向禽肉、植物蛋白。 节日备货力度锐减:中秋、国庆双节备货周期缩短 50%,食品厂采购量同比下降 25%,冷库蛋集中出库(单月超过 50 万吨)进一步压低市场价格,形成 “旺季不旺” 的恶性循环。 (三)外部因素:饲料成本与行业周期的错配效应 饲料原料价格波动加剧了盈利压力,玉米、豆粕均价虽较 2023 年高位回落 10%,但仍高于近五年均值。叠加夏季高温导致蛋鸡采食量下降 5%,单产同比减少 2%,进一步放大了成本压力。 三、未来展望:产能去化加速,四季度仍难破困局 (一)供给端:存栏小幅回落,去产能进入关键期 四季度月均存栏预计为 11 亿只,环比下降 2.09%,但较去年同期增长 9.7%,仍处于近六年同期最高位。随着亏损扩大,中小散户加速退出(存栏占比已从 58% 降至 44%),但规模化企业凭借资金优势延缓淘汰,去产能速度较传统周期放缓 30%,预计 2026 年上半年存栏压力才有望得到实质性缓解。 |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