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16 点击: 次 来源:猪业科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3.2.2 全进全出与批次化管理 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每批猪转出后对猪舍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和空栏,有效切断病菌传播链,结合批次化管理,减少不同日龄猪群混养,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3.2.3 引种管理 引种时需从无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感染的健康猪场引入,引入后隔离观察2~3周,经检测无感染后方可混群,避免从多个猪场引种,减少病原带入风险。 3.3 药物防控与治疗 在疾病高发期或应激因素较多时(如转群、气温骤变),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敏感抗生素进行预防,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泰妙菌素等,连用7~10 d;对发病猪应及时隔离治疗,选择高敏药物进行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治疗时需联合用药,如氟苯尼考+强力霉素,同时配合解热镇痛药物缓解症状,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药物剂量和疗程,避免耐药性产生。 4 饲养管理优化 4.1 合理控制饲养密度 保育猪每栏饲养8~10头,育肥猪每m2饲养0.8~1.2头,避免猪只拥挤,减少呼吸道疾病传播。 4.2 改善通风与温湿度 保持猪舍良好的通风换气,降低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合理控制温度(保育猪28~32℃,育肥猪20~25℃)和湿度(60%~75%),减少应激反应。 4.3 提供优质饲料与营养 确保饲料营养均衡,适当添加维生素C、E等抗氧化剂和益生菌,增强猪只免疫力,同时保证饮水清洁,定期检测水质。 5 小结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具有血清型多样、毒力因子复杂的特点,其传播途径广泛,对养猪业危害严重,通过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可实现准确诊断,而疫苗免疫、生物安全管理、药物防控和饲养管理优化的综合策略是控制该病的关键。未来,需进一步加强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新型血清型和耐药机制的研究,研发多价疫苗和新型诊断技术,持续完善防控体系,保障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
下一篇:没有了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