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01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豆包 - 小 + 大
16、合理断奶:平稳过渡,减少应激 仔猪在 28 d 断奶是更为合理的选择。从母猪的角度来看,母猪的生产周期分为妊娠期、哺乳期和空怀期,正常情况下,妊娠期和空怀期相对固定,而哺乳期的长短直接决定着母猪整个生产周期的长短。如果仔猪吃奶时间过长,母猪的生产周期就会变长,这不仅会影响母猪的繁殖能力,还会导致母猪膘情消耗过大,断奶后由于过于消瘦,机体营养缺乏,会影响发情配种,即使发情配上种,也易出现流产、产弱仔或产仔数少等问题。而 28 天断奶能有效防止母猪膘情过分流失,使母猪断奶后能及时恢复膘情,不影响下一个生产周期 。从仔猪的角度来说,母猪产仔后,泌乳能力到仔猪 21 日龄开始下降,而此时仔猪体重不断增加,食量和对营养的需求也在增加,母乳已难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要求。仔猪在 20 日龄之前,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胃酸含量低、胃蛋白酶活性弱,对饲料消化能力很弱,只能有效消化母乳。但在 20 日龄之后,胃酸含量开始增多、胃蛋白酶活性变强,对饲料开始有一定的消化能力,到 28 日龄后,仔猪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适应断奶后的饲料喂养 。为了降低断奶时的应激反应,在断奶时可以把母猪赶走,让仔猪留在原来的圈舍,保持环境的熟悉感。同时,添加抗应激药物,如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能调节仔猪体内的电解质平衡,缓解应激反应 。7 d 后再进行转群,让仔猪有足够的时间适应断奶后的生活,为后续的育肥做好充分准备 。 17、淘汰病弱仔猪:优化养殖效益 在仔猪饲养过程中,淘汰病弱仔猪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它对于提高整体养殖效益至关重要。病弱仔猪,就像是猪群中的 “短板”,不仅自身生长缓慢,难以达到理想的出栏体重,还可能成为病菌的携带者,将疾病传播给其他健康仔猪,威胁整个猪群的健康。比如一些患有严重传染病的仔猪,如猪瘟、蓝耳病等,一旦在猪群中传播开来,可能会导致大量仔猪发病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且,饲养病弱仔猪需要投入额外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更多的药物治疗费用、特殊的护理时间等,但最终可能收效甚微,无法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所以,及时淘汰那些没有经济价值的病猪、弱猪、僵猪,能够避免资源的浪费,让养殖户将更多的资源集中投入到健康仔猪的饲养上,保证优生优育,提高饲料报酬,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这也是对整个猪群健康负责的表现,为后续的育肥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基础打得更牢固,养殖效益更高 。 |
上一篇:规模化养猪场存在5大弊端
下一篇:产房仔猪压死的12个原因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