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动态 > 行业资讯 > 文章

打破进口依赖——国产饲料工业软件实现“弯道超车”

时间:2025-02-02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作者:李晨 - 小 + 大

19个月100多人团队攻关,8家龙头企业7个月公益性示范试用,认可度100%,服务及时性100%。近日,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饲料配方工业软件“中农科龙腾”1.0版本正式发布。

该软件整合了全球生猪、肉鸡、蛋鸡、牛、羊等主要养殖动物营养公开数据资源,搭载了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以下简称饲料所)自有知识产权的水产、水禽、反刍饲料原料数据库,以及全球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构建了灵活、高效、安全的软件应用平台,可供饲料企业进行猪、禽、牛羊、水产等动物的全价料和预混料配方设计与优化。

专家组论证认为,该软件更适合我国多元化饲料配方体系,与国内饲料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匹配度更高,有望打破国内饲料配方软件主要依赖国外产品的局面,标志着我国饲料软件科技领域在自主创新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亟须打破对进口配方软件的依赖

“我国饲料行业在配方软件领域长期依赖进口,国外两款配方软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很高。”作为一家饲料生产企业,禾丰集团董事长金卫东说,国外饲料配方软件的猪禽和反刍产品线在该公司使用了近30年,形成了具有该公司特点的自有数据库和配方模型,也让公司的配方师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进口配方软件的依赖。

“然而,这些软件在使用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需要不断对接、提升、迭代、升级。由于软件母公司远在国外,服务的及时性时常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现实问题。”金卫东说。

澳华集团是一家由国内外畜牧、水产及饲料行业资深人士组建的股份制科技型农牧企业。该公司经营管理委员会主任李淑蕊说:“在信息化时代,我们深知工业级别配方软件的重要性,其数据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企业信息数据及国家粮食安全。”

李淑蕊坦言,该公司更多使用国外的软件和数据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遇到过诸如操作界面复杂、运行速度慢、拓展性差、协同性不强等问题。

“中农科龙腾”项目负责人、饲料所饲料加工团队首席薛敏表示,长期以来,国内饲料企业使用的配方软件中,超过八成来自国外。其中应用最广的两款国外饲料配方软件主要倡导大豆、玉米等蛋白、能量资源的配比和利用;数据孤岛现象严重,多数企业尚未实现配方软件与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各环节的互联互通。

这让我国的畜禽饲料配方主要以玉米豆粕型配方体系为模式。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饲料粮用量占粮食消费总量50%以上,粮食安全的实质是饲料粮安全。然而,目前我国蛋白饲料原料严重短缺,进口大豆9941万吨,进口依存度大于80%,直接威胁我国粮食安全。

“目前这两款国外饲料配方软件因缺乏饲料原料加工特性数据库和我国地缘性饲料原料数据库,原料多元化的配方优化功能受限,对饲料精细加工与生产管理指导性不强,软件迭代升级进入瓶颈期。”薛敏说。

金卫东表示,我国饲料行业迫切需要一款属于中国、贴合中国饲料产业实际的配方软件。

实际上,近年来,国内一些科研机构和企业已在积极尝试开发饲料配方软件。但是,这些软件多因数据库不完善、功能欠缺、安全性难以保障、无法及时适应互联网技术和微软操作系统迭代升级等因素,难以维持运营,最终退出应用市场。

三力齐发实现“弯道超车”

饲料工业软件是饲料行业智能制造的“大脑”,但自主创新谈何容易。

2024年10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钱锋在第26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提出,我国工业软件自主创新存在“三大壁垒”——累积效应、锁定效应和生态效应。

第一,知识沉淀不够,技术“物化”和积累集成的能力弱,知识复用性低,而复合型创新人才极其匮乏,难以突破累积效应壁垒。第二,企业更换软件系统过渡成本高昂,要确保平稳过渡,难度极高,构成锁定效应壁垒。第三,我国工业软件自主研发缺乏内在原动力,长期“轻软重硬”,国外自动化领域的龙头企业垄断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市场,国内软件厂商压力大,平台化系统集成难,构成了生态效应壁垒。

上一篇:2024中国乳用种公牛遗传评估榜发布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