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16 点击: 次 来源:科学种养 作者:佚名 - 小 + 大
禽流感是威胁水禽健康的重要疫病。本病的病原是禽流感病毒,有许多不同亚型,在我国水禽中感染和流行最早、比较普遍的禽流感病毒亚型包括高致病性亚型H5N1、H7N9和低致病性亚型H9N2。目前,禽流感病毒存在多亚型(H5、H6、H9等亚型)共存的局面,一旦发生病毒变异重组,防控难度即会加大。 一、流行特点 所有水禽对禽流感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患病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水禽、野鸟及其他禽类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禽的所有组织器官、分泌物、排泄物、体液等均可带毒,污染空气、饲料、饮水、器具、地面等,通过饮食或直接接触而传染。野鸟跨区迁徙,可携带禽流感病毒污染水域,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和潜在的传染性。 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每年11月至翌年4 月为多发期,夏季比较平和。气候干燥,雾霾、沙尘、寒流、大风,禽舍温度过低或忽高忽低,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饲料营养不良等因素,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二、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水禽禽流感根据病毒的致病性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低致病性禽流感。 1.高致病性禽流感 水禽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后常常不表现任何前驱症状就会突然发病死亡,死亡率达到100%。大部分病例体温升高,缩颈嗜睡,采食量减少或停止,饮欲增加。有的病禽头部皮下水肿,眼肿,流泪;呼吸啰音,咳嗽,气喘;腹泻,排出黄白色或黄绿色稀粪;腿、脚皮肤出血;病程稍长的患禽出现共济失调,头颈歪斜、走路摇摆甚至瘫痪。产蛋水禽的产蛋率下降甚至停产,蛋品下降,常见薄壳蛋、沙皮蛋、软壳蛋、无壳蛋。 剖检,可见全身皮下、脂肪出血;头部皮下有胶冻样渗出物和出血点,胸腺、喉头黏膜、气管黏膜、心冠脂肪、心内膜、肠系膜脂肪、肌胃角质层下、腺胃肌胃交界处、十二指肠、小肠、直肠、泄殖腔黏膜等处出血,脑膜充血、出血,胰腺表面见大量黄白色坏死斑点或出血点。产蛋水禽出现卵黄性腹膜炎。 2.低致病性禽流感 高发病率、低致死率是水禽低致病性禽流感的突出特点。病禽张口呼吸,甩鼻,流涕;眼肿,流泪,有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共济失调,仰头,抽搐甚至瘫痪。产蛋水禽产蛋率、蛋品下降,种禽种蛋孵化率降低。容易继发大肠杆菌病和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出现浆膜炎、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 剖检,心冠脂肪有密集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心内膜出血;喉头、气管黏膜出血;肺、肝、腺胃、肌胃角质层下出血,法氏囊出血、肿胀。产蛋水禽卵泡充血、出血甚至破裂,输卵管黏膜充血、水肿,管腔中充满白色胶冻样甚至干酪样物。 三、防控要点 1.预防 ①坚持自繁自养,慎重引种,不从疫区引进种禽和种蛋。 ②加强饲养管理。 a.水禽场应与其他禽场距离3千米以上,且不可用同一水源。禁止其他禽类与水禽混群饲养。避免水禽与野鸟接触,防止水源和饲料被污染。 b.水禽舍内昼夜温差不可超过3~4℃,尤其注意短时间内不可出现较大的温差变化。 |
上一篇:鸡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的防治
下一篇:冬季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