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禽病防治 > 文章

鸭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混感的诊治

时间:2024-09-16    点击: 次    来源:家禽科学    作者:黄丽娟 - 小 + 大

近年来,肉鸭养殖发展较快,规模化养殖场越来越多,但疾病的传播与暴发仍是肉鸭健康养殖的最大阻碍。有些养殖户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对饲养过程中的饲养管理、防疫管理不重视,使得肉鸭饲养效率比较低、疾病频发、周边环境污染严重,造成鸭病在养殖场内长期存在,甚至反复发生。很多疾病得不到准确的诊断和及时治疗,而且用药物治疗鸭病,也给鸭食品带来安全隐患。鸭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病是肉鸭养殖中的两种常见病,临床上易发生混合感染,造成雏鸭生长发育受阻、短期内大量发病和死亡,给养鸭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户应改变养殖观念,发展健康养殖,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1 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

1.1 流行病学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疾病,也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败血病或新鸭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在2~3周龄的雏鸭中高发,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比较高。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可造成鸭心包炎、腹膜炎、肝周炎和气囊炎等。这两种病在一些地区经常发生混合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于1~7周龄肉鸭。幼鸭发生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后,发病症状明显,随着病情恶化很快死亡。鸭场保暖措施差、通风不及时、垫料潮湿、没有良好的消毒体系或者养殖人员未做好相关的免疫注射等问题都会导致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一般管理粗放、养殖环境较差的养殖场发病概率较大。

1.2 临床症状

慢性发病初期,病鸭一般表现为精神不振、缩头、嗜睡、容易应激和经常卧地等症状,双腿发软,不爱走动,也不愿意下水,眼角有很多粘性分泌物,眼周羽毛脱落。有的病鸭短时间内出现呼吸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具体表现为咳嗽和打喷嚏,摄入的饲料消化吸收不良,排出黄绿或者黄白色的粥状粪便,有的病鸭腹泻不止,后期因营养不良体型瘦弱。病情较严重的鸭会出现神经紊乱症状,头部向后仰,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两三天内死亡。急性病症为突然发病,食欲下降或者基本不进食,发病1~2 d就会死亡,根本来不及救治。

2 诊断

2.1 剖检诊断

通常有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心脏松软,心包中蓄积了很多浑浊液体,并伴有恶臭味。心包膜比健康鸡的厚,且与心外膜粘连在一起,不易分开;心包膜和肝脏表面有一层纤维素性浅黄色或灰白色渗出物,肝脏组织肿大,质地变脆,外观呈棕红色或土黄色;气囊壁变厚,附着纤维素性渗出液,气囊内液体浑浊;脾脏肿大,外表呈花斑状,整体颜色灰红或者黑红;部分病鸭的脑部出现脑膜充血和水肿。

2.2 实验室诊断

采集患病鸭的脑、心脏或者肝脏等组织处的渗出液,在实验室无菌条件下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若长出两种菌落,其中一种菌落偏小、无色、表面光滑,挑单个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呈两端钝圆,单个或成双排列,与大肠杆菌形态特征相同;另一种菌落较大、呈透明凸起状、颜色接近灰白、菌落边缘整齐,挑单个菌落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为革兰氏阴性菌,杆状,两极着色,排列方式为单个、成双或短链,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形态特征相似。最后再根据分离菌生化鉴定的结果,结合临床症状、剖解变化即可确诊。

上一篇:雏鸡腺肌胃炎案例分析及防控

下一篇: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八种病毒病的防治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