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9-09 点击: 次 来源:猪业科学 作者:任勇 - 小 + 大
我国是养猪大国,生猪的存栏量、出栏量、猪肉产量以及猪肉消费量常年位居世界首位,但随着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加速发展,猪类疫病的频繁出现严重制约着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猪圆环病毒病(PCVD)是由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 PCV)感染而引发的一类多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PCVD临床多以生猪消瘦、呼吸困难、颤抖为主要症状;感染后的生猪外观多表现为肤色苍白、黄疸;病猪剖检后可见肝硬化严重、淋巴结肿大等相关症状,是威胁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将PCVD视为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措施并防止扩散的二类动物疫病。PCVD主要由猪圆环病毒感染引起,PCV属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是目前已知的能够感染动物的体积最小的病原,病原学研究表明,PCV是一种单股正链的DNA病毒、外形呈环状、环状直径最小可达13 nm,无囊膜结构,病毒粒子呈十二面体对称。临床研究表明,截至目前,PCV共有4种已被鉴定和命名(1型、2型、3型与4型),简称为PCV1、PCV2、PCV3与PCV4。自1996年以来,PCVD的发病范围极其广泛,不仅在欧美地区等国家十分常见,在亚洲地区如中日韩等国也屡见不鲜。 1 猪圆环病毒的分类及流行特点 1.1 猪圆环病毒1型(PCV1) PCV1首次被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猪肾上皮细胞中,研究显示PCV1基因组全长不到1 800 bp,基因组大小与PCV2、PCV3、PCV4相似。最初,PCV1只被认为是一种污染物不具有致病性。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2008年我国研究学者首次使用PCV1抗体的免疫过氧化物酶单细胞实验检测发现,在全国范围内的257例样本中,PCV1抗体的阳性率约为19%。随后,在对247例病猪及健康猪的脾脏和淋巴结的检测中发现,病猪与健康猪均携带PCV1病原,其中健康猪PCV1阳性率约为6.5%,而患病猪中PCV1的阳性率则高达30%。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诊断技术的兴起成为了检测PCV最受欢迎的方法之一,2019年,我国学者通过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出,15个猪场的145份样本中,PCV1的阳性率为11.7%。诸多数据可见,PCV1在我国各地流行,但其阳性率一直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 1.2 猪圆环病毒2型(PCV2) PCV2首次被加拿大学者发现于20世纪末。自该型发现以来,世界范围内都对其感染状况进行了诸多报道,我国于1997年首次发现PCV2。PCV2共有PCV2a、PCV2b、PCV2c、PCV2d、PCV2e、PCV2f 六种基因型。如今,PCV2已被证实是引起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主要病原,此外,PCV2还被证实与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猪繁殖和呼吸道综合征、仔猪震颤等猪圆环病毒病密切相关。21世纪初,国内首次在患病猪中分离出该型病毒。随后,我国PCV2的流行率不断上升,PCV2基因型高感染率也逐渐从PCV2a向PCV2d进行转变。截至目前,我国猪群中PCV2的阳性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我国学者曾在2015年对山西省大规模猪场中的284份样品进行检测,发现该猪场中PCV2的阳性率高达58%。而在2016—2017年针对河北省猪场的病料样品的检测结果也呈现出PCV2的高阳性率(约60%)。此外,在我国河南省,不同规模养猪场的PCV2阳性率也大相径庭,但整体发病率仍高居不下,河南省的部分大型、中型、小型养猪场中,PCV2的阳性率分别高达94.19%、92.68%和86.59%。如今,在高热类样品中,PCV2已成为仅次于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PRRSV)引起猪群高热类疫病的主要病原。可见,PCV2已在我国广泛流行并具有较高阳性率。 1.3 猪圆环病毒3型(PCV3) PCV3首次被发现于美国,研究表明PCV3基因组全长约为2 000 bp。 中国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报道PCV3病例的国家。回顾性研究调查显示,在2013—2017年这5年间,来自于我国河南、天津、山西等16个省份、自治区及直辖市的近1 700份样本中,PCV3抗体的平均阳性检出率高达49.7%,且在这5年间呈逐年增加趋势,而在部分养殖场内,PCV3的阳性率甚至可达到100%。由此可见,PCV3在我国流行范围广泛且阳性率有逐年增加趋势。此外,现阶段研究显示,PCV3的致病机理与PCV2高度相似,也能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综合征、猪皮炎肾病综合征等猪圆环病毒病相关症状,且易与其他猪病原体发生混合感染。 |
上一篇:猪疥螨病的诊断及综合防控
下一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防控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