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饲养管理 > 养禽管理 > 文章

如何及时剔除寡产鸡

时间:2024-06-06    点击: 次    来源:家禽科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寡产鸡是指养殖中无法产蛋或者产蛋率偏低的鸡群体。养殖户饲养蛋鸡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尽量多的鸡蛋,如果鸡不再产蛋,应及时剔除,以减少饲料浪费、降低饲养费用;同时,有些寡产鸡是因病停产的,这些病鸡更应该及时剔除,以防疾病扩散。养鸡场剔除寡产鸡的频率,一般2~4周检查淘汰一次。

1 及时剔除寡产鸡的原因

1.1 降低饲养成本

随着养殖成本越来越高,鸡群精细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降低投入产出比,寡产鸡管理成为日常管理的重点。日常饲养过程中因为消耗饲料、占用饲养笼位、浪费防疫费用等多项成本,直接降低了养殖户的经营利润。以某一蛋鸡养殖场耗料为例,按照一只寡产鸡平均日耗料110 g/d、饲料单价3.26元/kg、产蛋后期(46~63)周饲养120 d未及时淘汰计算,一只寡产鸡将浪费饲料13.2 kg,饲料消耗成本为43元。规模化养殖鸡群中,产蛋后期寡产鸡按3%比例计算,一栋存栏量为36 000只蛋鸡场,寡产鸡的数量大约在1 080只,造成的饲料浪费高达4.6万元。

1.2 较少疾病传播风险

寡产鸡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对外界环境刺激比较敏感,容易发生应激而诱发其它疾病。寡产鸡带毒后,极易向环境中排毒或者散毒,造成大群鸡只易感,及时剔除可以减少鸡与鸡之间的疾病传播几率。

1.3 降低员工劳动量

对于种鸡场,日常授精虽然只是一项常规性的技术工作,但是非常繁琐,涉及到方方面面,寡产鸡及时挑选淘汰,减少存栏量,能够降低员工劳动强度。

2 引起寡产鸡的三种重要疾病

2.1 传染性支气管炎

近两年养殖场寡产鸡其实是屡屡发生,毒株的变异导致现在接种的很多疫苗失去保护力,传染性支气管炎就是其中之一,该病为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在目前养殖场面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高污染的情况下,鸡群开产前很多发生此病,直接后果就是生殖系统受损产蛋高峰上不去,很大一部分鸡场高峰期产蛋率只有50%~80%不等。剖检鸡的腹腔,如果出现水肚子和输卵管积液、输卵管未发育的,一般判为寡产鸡,应尽早观察全群,剔除鸡群中的寡产鸡。

2.2 滑液囊支原体病

滑液囊支原体虽然只有一个血清型,但不同菌株之间的基因序列有所差异,致病性也不同。强致病性的支原体甚至可以像病毒一样入侵到细胞里面,破坏其内部结构。该病可以垂直传播、水平传播以及可能发生疫苗传播(疫苗污染),也会造成免疫抑制。临床上,第一个发病高峰一般在7~12周左右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一般出现在产蛋高峰阶段。近几年该病危害巨大,鸡只感染滑液囊支原体后,有的病鸡虽然产蛋,但产蛋率很低,产蛋高峰期持续时间短,部分毒株的支原体在蛋鸡中可引起蛋壳尖端异常症(EAA蛋)。经验丰富的饲养员可以根据鸡的外观和产蛋率、蛋品质情况找出寡产鸡,仅依靠鸡体的外部表现看出寡产鸡实际上很难做到,但大多数寡产鸡外观有相似特征,可作为一个评估的辅助指标。

2.3 减蛋综合征

又称产蛋下降综合征(EDS),是产蛋鸡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产蛋量急剧下降、蛋壳质量降低和蛋壳色泽变淡为特征。本病的病原是减蛋综合征病毒,属禽腺病毒。该病毒主要侵染鸡,不同品系、年龄的鸡均易感,但幼鸡和育成鸡感染后不表现任何临诊症状,临诊发病主要见于26~32周龄的产蛋鸡群中,产蛋率突然下降20%~30%,病程持续4~10周后逐渐恢复,有的鸡群不能恢复到前期的高峰值或者上不去高峰。因此,挑选寡产鸡要等病程转归期结束后才能进行。

上一篇:规模化肉鸡养殖之管理“常态”

下一篇:养鸡如何巧用鱼肝油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