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流行病学 沙门氏菌病对各品种的鸡都易感,初生3周龄以内的雏鸡最易感,发病率与死亡率也最高,以后随着日龄增长而逐渐减少。雏鸡和带菌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当育雏拥挤、饲舍环境污秽潮湿、通风不良、温度不适宜以及成鸡感染内寄生虫和病毒病时,都会促进本病的发生,雏鸡群感染后往往呈地方流行性。鸡沙门氏菌病通常通过带菌母鸡产出带菌蛋进行垂直传播,此外也可水平传播。有的健康蛋的蛋壳受到污染而感染,感染蛋在孵化时产生死胚、病雏或弱雏。病雏排出的含有大量病菌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饲料和饮水、孵化和育雏设备以及饲养场地,健康鸡接触后可经眼结膜、消化道与呼吸道感染。 2 临床症状 2.1 鸡白痢 鸡白痢主要危害2~3周龄的雏鸡,发病率在20%~40%,雏鸡出生之后抵抗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沙门氏菌的侵袭而表现出腹泻症状[2]。感染的雏鸡出壳后,经过4~5 d潜伏期后开始出现症状,一周左右雏鸡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升高,2~3周龄达最高峰。大多数病雏表现精神萎靡、闭眼、缩颈、翅尾下垂、聚团挤在一起,不食,排白色糊状粪便,肛门周围的绒毛被粪便污染,有的因粪便与绒毛干结一起而封住肛门,影响排粪,故病雏排便时常发出叫声,终因呼吸困难和衰弱死亡。20日龄以上的雏鸡病程较长,很少死亡,有的病雏关节肿大、跛行或蹲伏地上,有的病雏出现眼盲。成年鸡感染一般无明显症状,母鸡产蛋量减少或停止。有的感染鸡可发生卵黄性腹膜炎,使腹膜增厚而呈“垂腹”现象。 2.2 鸡伤感 鸡伤寒潜伏期一般4~5 d,雏鸡感染后症状似鸡白痢,在成年鸡中常零散发生。成年鸡和较大的鸡呈急性经过,表现突然停食、萎顿、虚弱、昏睡、羽毛松乱,排黄绿色稀便,体温上升1~3℃,迅速死亡或者4 d以内死亡。病程长的表现日渐消瘦贫血、鸡冠和肉髯苍白而皱缩、下痢、病死率低,耐过后长期带菌。 2.3 鸡副伤寒 鸡副伤寒潜伏期12~18 h或稍长。2周龄内的雏鸡多呈急性败血性症状,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日龄较大的鸡呈亚急性、慢性或隐性经过。病雏主要表现嗜睡呆立,垂头闭目,两翅下垂,羽毛松乱,食欲减少,饮水增加,水样下痢,怕冷聚团,病程约1~4 d。 3 病理变化 3.1 鸡白痢 急性死亡的雏鸡病变不明显,或仅见内脏器官充血。病程较长者,肝脾肿大,肝充血、有条纹状出血和黄白色坏死小结节,胆囊肿胀;肺充血、出血,常有黄白色坏死灶或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结节;心肌、盲肠和肌胃也有类似病变,盲肠有干酪样物堵塞肠腔,肠壁增厚;肾充血或贫血,输尿管充满白色尿酸盐而扩张。慢性经过的成年鸡,病变主要见于生殖系统,卵子表面变形、变色,其内容物呈油脂或干酪样;有些卵子从卵巢脱落,落入腹腔或阻塞输卵管,引起广泛的卵黄性腹膜炎,和腹腔脏器粘连;公鸡睾丸肿大,实质内有小脓肿或坏死灶;公母鸡均有心包炎变化。 3.2 鸡伤感 最急性病理变化不明显,常见血液稀而色淡,肝、脾和肾充血、肿大。亚急性和慢性病特征病变是肝呈绿褐色或青铜色,肿大,质脆,并有灰白色小的坏死灶。心肌、肺和公鸡的睾丸也有同样坏死灶。被感染母鸡常表现为卵泡、卵巢充血、出血、变形以及变色,并常出现腹膜炎[3]。 3.3 鸡副伤感 急性死亡的病雏,通常无眼观变化。病程稍长的病雏,出现脱水,卵黄凝固。肝、脾充血并有条纹状出血和针尖大坏死。肾充血,心包炎伴发心包粘连,但心肺见不到象鸡白痢那样的结节。十二指肠粘膜呈出血性炎症,盲肠内有干酪样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