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猪病防治 > 文章

保育猪胃肠道疾病的防治

时间:2024-01-24    点击: 次    来源:猪业科学    作者:韦云略 - 小 + 大

2.3 猪沙门氏菌

猪沙门氏菌又称猪副伤寒,革兰氏阴性杆菌,猪场主要由鼠伤寒沙门氏菌或肠道二次感染发生沙门氏菌感染。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急性的败血症、高烧、呼吸困难,腹泻腹痛,慢性主要为坏死性肠炎、便秘、仔猪消瘦。病理学症状表现为皮肤淤血,盲肠、结肠出现坏死性肠炎,肝脏出现灰黄色坏死,肺部出现干酪样病变。确诊方式为采病变组织进行细菌分离,革兰氏染色鉴定,沙门氏菌可生成葡萄糖和麦芽糖,不能合成乳糖和蔗糖。

猪沙门氏菌的主要传染源为患病猪,可通过粪便、尿液、交配以及人工授精途径传染,沙门氏菌在饲料和饮水中广泛存在,因此除去饲料和饮水中的沙门氏菌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主要以中药治疗为主,将金银花、土茯苓等药物煎水给病猪服用一周左右。也可肌注氟哌酸或阿莫西林进行保育仔猪沙门氏菌的治疗。

2.4 猪痢疾

猪痢疾的病原为猪痢疾螺旋体,革兰氏阴性菌,对过氧乙酸、火碱溶液敏感。可使用吉姆萨染色或镀银染色进行病原鉴别。猪痢疾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消瘦、体温升高至40℃左右,腹泻,排粘稠血便且气味难闻。猪痢疾的临床症状虽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症状存在相似性,但不具有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猪痢疾疾病地区流行性强,一旦有猪痢疾病原存在,保育仔猪发病率为80%以上。

猪痢疾发病后,可使用多西环素、林可霉素、氟苯尼考等混饲服用,同时可肌注强心苷类药物。中医治疗过程缓慢,但效果非常好,可在饲料中拌入石榴皮和白头翁煎水药液,连续5~7 d。

防治方法

3.1 加强猪舍环境管理

3.1.1 饲养密度适宜

饲养密度是评价饲养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饲养密度过大,仔猪容易拥挤发生踩踏,产生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同时饲料的利用率也将下降,严重的引起仔猪呼吸及消化道疾病。规模化猪场的保育舍一般15~25头每圈为宜,每头仔猪占地面积为0.5~0.8 m2。

进行分群时,要注意每个保育舍的仔猪生长时间相同,体重接近,体质相似。体质弱的仔猪需要单独饲养。每隔一段时间要重新进行分群,避免拥挤,同时对发育慢、体重弱小的仔猪要进行单独群饲照料。

3.1.2 保证空气质量,加强通风

保证空气质量是控制仔猪疾病的关键。在保育猪进舍前要将整个保育舍全面清理,包括饲料槽及饮水设施等,要对整个舍内清洗包括屋顶墙面及窗户,清洗干燥后要进行消毒。保证圈舍的环境干燥,加强空气流通。可以通过风扇控制器温度曲线自动逐渐降低畜舍温度,以优化环境。

3.1.3 注意防寒保暖

保育舍的温度要适宜,如果畜舍环境太热,猪会彼此分开,如果畜舍环境太冷,猪会互相叠在一起。30日龄保育仔猪适宜温度为22℃左右,保育舍的湿度保持在65%左右,随着保育阶段的进行,温度和湿度需要进行调整,60日龄的保育仔猪适宜温度为19℃左右,湿度调整为70%,在饲养过程中,对温度和湿度进行日常监测,保证保育猪生长在良好的环境里。

3.1.4 采用全进全出制,做好消毒工作

保育阶段需要进行封闭饲养,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禁止其他人员车辆进入保育舍。在仔猪进入保育舍前要搞好环境卫生,对保育舍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圈舍、栏杆及饲料饮水用具,最好采用紫外线对保育舍整个角落进行紫外照射消毒。在保育舍入口处设置消毒程序,饲养人员进入保育舍内需要穿防护服并且进行至少两次的消毒。在保育期间不得随意更换饲养人员,最好由固定的人员进行同一批保育。

保育舍应定期进行科学的消毒措施,主要包括舍内消毒和舍外消毒。舍内消毒除了进猪之前要仔细消毒外,还要注意平时进行定期消毒,例如使用聚维酮碘溶液或过硫酸氢钾进行带畜消毒。舍外消毒首先要保证进入场区内的人员和车辆消毒,同时也要重视场区内其他环境区域的消毒,如生活区、饲料区等。

上一篇:猪疥螨病的防治(二)

下一篇:猪各阶段伪狂犬病的防控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