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猪病防治 > 文章

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防治

时间:2023-07-09    点击: 次    来源:猪业科学    作者:李雪,张红梅 - 小 + 大

5、临床诊断

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主要由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仔猪副伤寒的临床症状、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等信息进行初步诊断;另一种方法为实验室诊断,其中实验室诊断方法为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荧光定量PCR等。兽医临床上常用仔猪副伤寒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仔猪副伤寒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1)涂片、染色和镜检。将病死仔猪出现病变的组织进行涂片后,使用革兰氏染色液对涂片进行染色后镜检,镜检主要可见无芽孢和无荚膜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2)仔猪副伤寒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将病死仔猪出现病变的组织直接接种到NA培养和USP培养基上,并置于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 h后,观察菌落形态。

6、病因分析

6.1 应激反应原因

由于仔猪副伤寒主要发生在仔猪断奶前后,而仔猪断奶会对仔猪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再加上养殖环境、季节变化、温湿度变化、饲养管理水平等情况的改变均可引起仔猪的抗病能力降低,进而导致仔猪副伤寒致病菌的侵入的几率增高。

6.2 仔猪的消化机能不健全

由于仔猪副伤寒主要发生在仔猪断奶前后,而断奶后的仔猪发育相对较快,但其自身的消化机能不够完善健全,分泌的胃酸等促进消化的物质相对较弱;而且,由于仔猪断奶后,仔猪摄取的营养来源完全依靠于日粮,而日粮中的乳糖含量远远低于母乳的含量,这也会促使仔猪的胃内pH出现升高,不能够有效的调节肠道菌群,促使仔猪得的消化功能失调,进而导致仔猪发病。

6.3 其他原因

目前,我国的生猪养殖模式大多还停留在“散养模式”,未完全向“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的养殖模式转变,养殖户也未接触过专业的饲养管理方面的培训,多数还是农户。因此,仔猪饲养管理技术的欠缺和饲养管理模式的落后等因素也是仔猪发生疾病的原因之一。

7、综合防治

7.1 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

针对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养殖户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断奶仔猪在进行断奶前一定要对仔猪进行适应性饲养。

(2)做好仔猪的日粮管理和日粮营养搭配工作,保证断奶仔猪的营养需求和饮食需求;此外针对断奶仔猪由于消化吸收功能不健全导致的消化功能减弱和免疫功能降低情况,养殖户可以在仔猪的日粮中添加适量的黄芪多糖等饲料添加剂。

(3)加强仔猪猪舍的清洁卫生和环境消毒工作,养殖户应每1~2 d对猪舍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扫,并每5~7 d对猪舍的内部环境、排污渠、料槽等进行一次消毒工作。

(4)做好的通风工作和保暖工作,控制好猪舍环境的温湿度变化,保证仔猪长期处于干燥、温度适宜的环境中。

(5)做好仔猪副伤寒的免疫规划工作,针对仔猪副伤寒,养殖户应给与仔猪接种仔猪副伤寒弱毒疫苗,以此提升仔猪抗病能力。

(6)做好患病猪的隔离工作和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工作,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采用焚烧和深埋等。

7.2 治疗措施

针对仔猪副伤寒的治疗主要采取抗菌消炎的治疗原则。养殖户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案对仔猪副伤寒进行治疗:

(1)磺胺甲基异恶,0.1 g/(kg体重),口服,2次/d,连续使用3~5 d。

(2)氟苯尼考,0.2 mg /kg(体重),肌肉注射,2次/d,连续使用3~5 d。

(3)白头翁散,口服,剂量和使用天数按照说明书使用。

8、小结

仔猪副伤寒主要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其病因较多,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败血性的病变为、体温升高、下痢,排黄绿色的糊状稀便等,其不仅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兽医临床上,仔猪副伤寒可根据猪群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诊断,而在仔猪副伤寒的防治上应以“预防为主”,做种注意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消除传染源,提升仔猪的的机体抗病能力。

上一篇:夏季母猪、仔猪热应激的防控

下一篇:猪回肠炎的防治(2)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