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0 点击: 次 来源:猪业科学 作者:加华才让 - 小 + 大
3.2 实验室诊断 根据患猪的临床表现、流行特点和剖检病变可对其做出初步的诊断,但仍需要采集样本进行实验室诊断,以确诊疾病类型,进行对症治疗。当前实验室中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最常用的有RT-PCR法,无菌采集患病猪只的新鲜粪便或者剖检获得患猪的小肠内容物,研磨后提取RNA,随后进行反转录,再根据病毒基因引物进行扩增,最后进行测序比对即可判断是否感染本病。这种方法特异性高,操作简便、快捷,可快速准确的做出诊断。 4 综合预防措施 4.1 加强饲养管理 在实际饲养过程中,养殖人员应该高度重视生猪的饲养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饲养管理制度,提高整体的饲养管理水平。对于生猪养殖圈舍,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为生猪提供新鲜的空气,保持圈舍的干燥整洁,及时清除圈舍内的粪污和剩余的饲料残渣,同时对圈舍的饲槽、水槽和地面等设施设备进行消毒。产房以及哺育室内的温度应控制在32℃左右,并且为母猪提供清洁用水。特别需要注意维持母猪的营养均衡,定期检查母猪的奶水是否充足,确保为哺乳仔猪提供均衡充足的营养。在临产前和哺乳期间,还需做好母猪乳房和乳头的清洁、消毒卫生等工作,提前将接产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对于新生仔猪需要及时对脐带进行结扎、消毒。由于哺乳仔猪的抵抗力主要来自母源抗体,仔猪出生后应令其尽早吸食到初乳,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对于产后的母猪则需要做好消炎工作,适当增加饲料的投喂量。在仔猪断奶之前,将食糜涂抹于仔猪的口鼻等处,进行开食,避免突然断奶,对仔猪的肠胃造成刺激,而引发腹泻疾病。对于已经断奶的保育仔猪,则需定时定量的饲喂,少量多餐,防止过量饲喂增加肠胃负担,导致腹泻。同时还需关注饲料的质量问题,严禁饲喂生猪发霉、变质的饲料。对于断奶仔猪可以在饲料当中添加适量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以及粪肠球菌等益生菌或者黄芪、益母草、黄连等中草药提取物,促进肠道菌群平衡,可以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 4.2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猪流行性腹泻疾病的预防同样需要通过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等三个方面来进行。因此,养殖场应该建立科学的生物安全防护制度,严格管控外来车辆与人员,实行外来人员登记制度,厂区门口设立消毒池与消毒室,养殖人员更换工作服以后才可进入生产区域,以防致病原被携带入养殖场内;其次,是加强消毒管理,养殖场需要预备2~3种消毒制剂,确保消毒效果,同时有条件的养殖场最好能够维持“自繁自养”的原则,杜绝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特别是在对外引种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相关的检验检疫工作,必须引入健康无异常的生猪,引种后还需隔离饲养半个月,待兽医检验无异常后,方可混群饲养。对于易感动物的保护主要是通过接种基因工程疫苗和传统细胞灭活苗进行预防,当前的重组活载体疫苗或者核酸疫苗等均可预防大部分猪流行性病毒,能够产生较长的免疫保护期。 4.3 母猪返饲 为了降低哺乳仔猪发生流行性腹泻的死亡率,可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份母猪的分娩期,或者分娩前半个月以上的母猪,或者后备母猪可以进行人工强毒感染的“返饲法”,即将患病猪只的粪便或者发病2—5日龄哺乳仔猪的小肠内容物混入饲料当中,饲喂给妊娠期的母猪,或者后备母猪。母猪在感染后的15 d左右机体即可产生抗体,可通过乳汁将抗体传递给哺乳仔猪,以增强仔猪对本病的免疫力。但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一般用于免疫失败造成的流行性腹泻爆发或者急性暴发的猪场,在临产15 d之内的母猪禁止使用此法。 4.4 减少应激反应 哺乳仔猪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发生应激反应。因此,养殖人员在对哺乳仔猪进行断奶、分群、更换饲料或者免疫接种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不可暴力驱赶猪群,避免应激反应的发生,对于出现健康问题的仔猪可以待其恢复后再进行接种。夏季炎热的季节需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而冬季寒冷的季节则需加强饲舍的保暖设施建设。更换饲料时要循序渐进,定时定量、少喂勤添,饮用温水。 |
上一篇: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与治疗
下一篇:一例保育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防控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