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7 点击: 次 来源:北斗农科 作者:陈珍玉 - 小 + 大
猪水肿病是仔猪在断奶阶段广泛流行的一类细菌性传染病,又称为大肠杆菌毒血症、胃水肿,致死率高。一般认为,引起该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具有特异性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除与病原微生物相关外,猪水肿病的发生还与猪场的饲养管理密切相关。仔猪断奶阶段母乳供给被切断,需要采食植物性饲料,但由于其胃肠道中的酸性环境不足,不能很好地消化利用饲料。进入肠道的饲料异常堆积发酵后会产生大量毒素,不断刺激胃肠道蠕动,使得胃肠道蠕动增强,初期饲料会随粪便排出体外。随着胃肠道酸性环境逐渐变弱,各种有益菌群无法正常增殖,致病性大肠杆菌会通过各种渠道入侵,并产生大量毒素,引发猪群出现严重的毒血症。高应激状态和大肠杆菌频繁入侵下,猪群的抵抗力显著下降,从而增加了大肠杆菌的感染率。 1 发病原因 引起猪水肿病的原因十分复杂,包括应激、饲料因素和病原体入侵等方面。 猪水肿病的致病原是一种溶血性、条件性、致病性大肠肝菌,其在增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毒素,之后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导致机体出现严重的毒血症。 引起仔猪水肿病的另一主要因素是应激。仔猪断奶时如果时机选择不当,突然断奶,未按照循序渐进原则更换饲料,向猪群提供富含蛋白质的饲料,猪群处于高应激状态,都会导致猪群的抗病力显著下降,增加大肠杆菌的侵入概率。 另外很多养殖户在配制饲料时存在不科学的行为,盲目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且在饲料加工期间未对蛋白质原料做预处理,日粮中的抗原较多,影响猪的胃肠道系统。仔猪的免疫力较弱,对饲料的变化不耐受,当采食含有较多抗原的日粮时,仔猪机体会遭受应激,从而出现腹泻和水肿症状。需要注意的是,仔猪断奶后,胃肠道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盲目增加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会影响猪的正常消化,从而引发疾病。 气候因素也是造成仔猪水肿病的一个原因。由于断奶仔猪皮下脂肪层较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环境突然变化时,极容易造成胃肠道出现不同程度的蠕动。同时,当前大多数猪场采用群体饲养模式,相关管理人员不能保证猪群的生产环境,猪舍经常遭受粪便污染,猪很容易感染各种病原体,不利于猪群的健康生长发育。 2 临床症状 猪突然发病,惊厥,叫声嘶哑,短时间内头部、眼睑、面部严重肿胀,用手触摸肿大部位,可以感觉到内容物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全身肌肉麻痹,不能正常行走,精神状态变差,采食量逐渐下降,呼吸极度困难,全身肌肉抽搐,口吐白沫。大多数病猪严重腹泻,排出黑色粪便,体温基本正常。患病时间较长的病猪表现出神经症状,在猪栏中不断做转圈运动,随后倒地不起,四肢呈游泳状划动。个别发病猪在没有出现任何水肿症状的情况下突然倒地死亡,往往个体较大、膘肥的猪群率先发病。 3 病理变化 通过解剖病死猪可见面部、眼睑有明显水肿,同时腹股沟、后颈、下颌等部位伴有一定程度的水肿,其中水肿液多为透明胶状。鼻黏膜存在一些散在的出血点,且黏液增多。胃大弯部有明显的水肿,对于病程较长的病死猪,胃底部和食道部位也出现水肿现象,切开后发现胃壁明显增厚。盲肠或大结肠部位水肿明显,而小肠部位未见水肿现象。水肿严重时肠系膜呈透明胶状。此外,水肿现象也存在于全身其他部位的淋巴结,病情严重的淋巴结甚至有出血现象。发病猪若出现神经症状,剖解可见脑部炎症,神经细胞水肿、变性。肾部和肺部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水肿,呼吸道及心外黏膜不仅存在水肿现象,还可见许多分散的出血点。 4 防治措施 4.1 治疗 仔猪一旦确诊为猪水肿病,应对其精心治疗,保证猪群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临床上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手段,以抗菌消炎、促进消化系统恢复为主要治疗原则。选择盐酸土霉素肌内注射,剂量为30 mg/kg,每天2次,5 d为一个疗程。同时取15 g硫酸镁和100 mL清水,混匀后灌服,每天1次,连续使用3 d,加速肠道内容物的排出。也可以让发病猪口服100 mL 0.1%高锰酸钾溶液,中和胃肠道中的毒素。使用0.1%的亚硒酸钠注射液,每头2 mL,肌内注射,每天2次。 中药可以应用茯苓25 g、地龙25 g、黄芪25 g、车前草20 g、金银花20 g、桂枝20 g,粉碎后拌入50 kg饲料中,连续使用10 d,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
上一篇:小猪先天性震颤的原因及防治
下一篇:猪增生性回肠炎的治疗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