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饲养管理 > 养猪管理 > 文章

改变母猪攻击行为的三个方面

时间:2022-05-07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母猪的攻击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十分正常的行为,主要由母猪群的组群关系及层次结构驱使而成。最激烈的攻击行为通常发生在母猪混群后48小时内。攻击行为通常包括咬斗、追逐、驱逐(比如不让靠近采食区或休息区)等,这种行为通常是为了确定在群体中的主导地位,强势的母猪会“凌驾于”相对弱势的、温顺的母猪之上。

尽管这种确定地位的行为需要的时间很短,但却给母猪的福利以及生产性能带来重大影响。母猪之间的攻击行为会造成更多创伤,主要在头部及身上。被划分为相对弱势及温顺的母猪体内的皮质醇指标更高,是攻击行为造成了应激的反映。最后,攻击行为还影响母猪生产性能,表现为在妊娠期,强势的母猪体重增长相对其它母猪较多。

关键是要意识到母猪的攻击行为会给母猪的福利带来不良后果以及对母猪的生产性能、健康潜在的负面影响,并想办法减轻混群时的攻击行为。对于如何应对这个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改变:猪舍、营养、基因。

1、猪舍

空间不足时,母猪无法躲避或者逃离,因此会降低缓解攻击行为的进程。拓宽空间、提供实体的护栏保护更多相对弱势的母猪、维持较小的群组让母猪熟悉同栏母猪,这些都有助于从整体上缓解攻击行为。

2、营养

一旦群体中母猪的地位确立下来,仍应关注攻击行为。与进食相关的攻击行为表现为由于有限的进食空间、有限的进食权利、受限的进食量而让一些母猪饥饿。因此,可添加额外的垫料,以分散母猪的注意力,从而减少咬斗;但是也有可能因为额外的垫料有限,母猪为争夺这些有限的垫料而产生更多的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最常发生在让母猪同时采食时,因此,应该让母猪分开或者单独采食。

3、基因

与所有的物种一样,母猪表现出攻击行为的频率、严重程度也存在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与生俱来,但随着养猪业逐渐过渡到群养模式,通过基因选择,选择攻击性较小的品种也许是未来的趋势。选择品种尤其要关注个体母猪的社交行为,通过行为的转变及群组数量的改变,提高母猪福利。

养猪业仍会继续面临群养母猪的攻击行为这个挑战,也许永远也无法完全消除。但是,通过改变环境、改变营养、选择社交较好的母猪,有助于缓解这些攻击行为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

上一篇:生猪养殖技术问答(三)

下一篇:猪声音自动识别的意义有哪些?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