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猪病防治 > 文章

猪高热病的诊断和防制

时间:2022-05-01    点击: 次    来源:华农猪病防控    作者:贺东生 - 小 + 大

一、病因

猪高热病的发生原因较为复杂,有传染性、营养性、饲养管理、气候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以传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病率最高,危害也是最严重的,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良以及气候等因素是引发高热病的诱因。

1、传染性因素

猪高热病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主要有:

(1)首位的,链球菌、高致病蓝耳病毒、附红细胞体、弓形体。

(2)其次: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流感病毒、多杀性巴氏杆菌等。

猪高热病发病通常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引起。

2、营养性因素

由于饲喂劣质饲料导致猪群营养不良而产生代谢性疾病,从而降低猪群综合免疫力;饲喂霉变饲料,可导致免疫抑制,加剧该病的危害。

3、管理因素

饲养密度大,卫生条件差,引种频繁且猪只来源不明,没有规范的消毒措施、免疫程序、疾病监测程序和仔猪保健程序,对病死猪只未做无害化处理等,这些因素都为猪高热病的发生留下隐患。

4、其他因素

夏季高温高湿,加之饲养密度过高,通风不足,易使猪群产生热应激;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等,这些都可以成为猪高热病的诱因。

二、流行特点

1、疫病传播速度快,通常是中大猪或母猪率先发病,然后迅速波及全群;

2、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3、不同日龄的猪群均可发病,主要为保育仔猪,育肥猪,母猪等;

4、病猪只以体温升高为主要特征,死亡率高;病猪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保育和哺乳仔猪死亡率可高达 100%;

5、母猪发病常出现死亡、流产、不发情等症状,死亡率可达 10%。

三、预防措施

1、强化免疫

采用科学的免疫,并加强对链球菌病、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肺疫、猪丹毒、大肠杆菌病、仔猪副伤寒等病的免疫接种,有效控制这些疫病的发生,减少猪“高热病”发病的概率。

2、加强生物安全饲养管理

猪群应做到全进全出,自繁自养;实行种猪、育肥猪分开饲养,相对隔离。注意猪舍的通风、室温,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并保持猪舍干燥。控制饲养密度,减少转群和混群的次数,降低应激因素的影响。不使用劣质饲料,提供充足的营养,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及时清除舍内粪便及其排泄物,保持舍内环境清洁。定期对猪场环境、圈舍进行消毒,减少或杜绝继发感染。流行地区,应增加消毒频率。发病猪场每天应消毒1-2次。

3、药物控制

该病重在预防,大规模发病时,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

1) 在疾病未发生前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进行预防;

2) 若为病毒感染型,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应使用抗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防治细菌的继发感染;

3) 若为细菌感染型,除正常使用退烧药外,还用使用细菌敏感的抗生素类药物,必要时可以加入适量的激素类药物,以提高疗效;

4) 若为原虫寄生型,应尽快选用有效的药物给足剂量,并遵守疗程的规定用药。

4、严把生猪调运关,规范病死猪只处理

养殖户引进种猪或仔猪时,应从无疫情地区进行引进,并按规定进行检疫。引进猪应几种隔离观察45天,确保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发病猪群严格隔离,病死猪一律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

上一篇:猪丹毒的危害及防控

下一篇: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预防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