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9 点击: 次 来源:国家肉牛牦牛产业体系 作者:曹兵海等 - 小 + 大
一、遗传、育种、繁殖改良领域防汛抗汛减灾技术措施 洪涝灾害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在肉牛遗传改良领域造成的损失主要表现在种牛健康损失、遗传物质损失和遗传资料信息损失三个方面。种牛健康损失中以牛蹄部分组织软化、失去爬跨能力最容易发生,需要种牛养殖场特别注意。为有效应对洪涝灾害对肉牛牦牛的影响,特制定防汛、洪涝防灾减灾生产技术措施,以指导肉牛牦牛养殖防灾减灾和灾后自救工作。 (一)汛前准备工作 1、制定应急预案。为减少损失,各相关单位应对防汛、抗汛、安全度汛工作引起重视,克服麻痹大意思想,提早制定各级灾害应急预案,并就预案开展演练,做到责任到人、工作熟练、衔接顺畅、处置得当。对于容易积水的饲养场,应该预设牛群转移应急饲养场地,包括放牧高地、饲养高地。 2、跟踪天气预报。进入汛期,明确专人负责关注天气预报,尤其是中长期天气预报,负责对接当地气象、水务部门,及时接收汛情通报等信息,及时做出预判,启动适宜等级响应。 3、定期检查。检查防洪防汛物资是否完备、充足且存取便利,检查各类物资标志标识是否醒目。如大功率发电机、水泵等排水机械是否完备,燃料、配件是否充裕;草(编制、麻)袋、防洪用砂石(土)到位情况及临时取土区域;应急照明设备是否完备、各类危险提醒标志物数量是否充足。 4、风险排查。排查场内存在的积水、滑坡及坍塌等潜在风险点,于易发生内涝的区域增设排水沟或抽水机,对易滑坡及坍塌的区域进行加固,并设置危险提醒标识。 5、清理排水系统。疏通养殖场的排水通道,清理养殖场周边沟渠等行洪排洪渠道,保证设施能及时排除牛舍及运动场内外的积水。 6、贮备日常物资。检查饲草、饲料、遗传物质贮存用冷媒(液氮等)准备情况,建议储量增加到30天左右,保证下限不少于15天用(消耗)量。 7、资料信息备份。遗传信息资料,包括系谱、档案、生产记录等,应提前做好备份。备份的介质采用纸质和电子版本等多种形式。建议采取多介质冗余备份,备份资料保存在不同地点,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计算机网络云备份。云备份数据要做好加密等保护措施,预防信息泄露。 (二)汛期重点工作 1、水质监测。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牛舍内要保持干燥,定期消毒。密切关注群体牛只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症状,将牛只隔开观察治疗,防止传染。 2、牛群巡视。防止因牛舍不清洁、潮湿,运动场泥泞,蹄部经常为粪尿、泥浆浸泡等原因造成牛蹄局部组织炎症、软化等丧失种用价值;检查运动场和通道是否有尖锐的石子或其它物品,清理干净,防止刺伤软组织而引起蹄部发炎。妊娠母牛要加强监护。 3、巡检各类仓库(房)。查看有无漏雨、进水等情况,发现险情及时排除。特别要注意遗传物质(冻精、胚胎等)的储存库环境应保持干燥、存储器具应稳固,避免房间进水造成容器倾覆、冲走等损失。检查饲草、饲料、遗传物质贮存用冷媒(液氮等)储备情况,及时增补到适宜储量。检查饲草、饲料有无雨淋、浸水、发霉等情况并及时处理。 4、保持运动场干燥。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增设遮雨棚,圈舍勤起垫,采用渗水性好的细砂等材料填垫舍外场地,防止泥泞。 5、防止积水与水淹。活牛一般不惧淋雨,但不宜较长时间泡在水里。尤其是种公牛,要尽力避免出现泡水超过胸部以上位置。当牛场出现积水且不能及时排出时,应将种公牛及时转移到地势较高的位置,并保证种牛饲料和干净饮水供应。 6、组织有序迁移。迁移时尽量由饲养员负责牵引,杜绝野蛮驱赶。牵引人员注意做好防护,避免出现人员伤亡事故。 7、及时报险。一旦发生灾情,及时与保险公司联系,通报受灾情况。 (三)灾后恢复生产措施 1、清扫清洗。洪涝灾后首先要进行彻底的清扫和清洗。对洪水淹过的牛场、牛舍要清除淤积的泥土、砂石、粪便、垃圾及各种污物。按照由远及近、从上至下、由里到外的顺序逐一清扫和清洗,全方位不留死角。 2、消毒消杀。彻底清扫清洗后即可进行化学消毒。包括牛群、环境、各种设备设施以及工器具等依据类型采用不同消杀方式进行全方位消杀。 3、隔离救治。坚持高密度巡视牛群,发现病牛及时隔离救治。妊娠母牛需要特殊照顾。 4、评估淘汰。泡水过胸的公牛、牛蹄损伤严重的公牛等不宜继续作为种公牛使用,应及时淘汰,减少后续损失。 5、保险理赔。统计受灾情况,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和保险公司,做好理赔等善后工作。 6、统计上报。及时整理记录遗传信息变化情况并做好备份、上报工作。 |
上一篇:犬咬伤诊疗规范(2021年版)
下一篇:种用动物健康标准(征求意见稿)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