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30 点击: 次 来源:猪业科学 作者:吴梦,赵云翔等 - 小 + 大
2.2 后备母猪补充多 母猪年更新率高导致猪场的后备母猪补充数量需求多。需要提前对入群后备母猪进行诱情操作,选择有两次发情记录的后备母猪进群,同样造成后备母猪的需求量增大,要想达到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生产,每批次需要补充不同日龄的后备母猪,才能使生产效益最大化,这一点同样会增加对后备母猪的管理要求。 2.3 非生产天数增加 批次化生产管理相较于传统生产模式配种时间已经锁定。由于部分后备母猪在体重日龄达标的情况下会自然发情,同时返情、空怀、流产的母猪发情后不能立即配种,需要按照生产节律加入配种批次里面再次通过激素调节后配种,会造成母猪非生产天数的增加。 2.4 公猪精液需求大 由于配种时间的集中,本场少量的公猪不能在短时间内提供足够的合格精液,只能选择自建公猪站和外采精液,不过两种方法也同样存在弊端。自建公猪站对人员有较高要求,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公猪的淘汰更新率同样高。外采精液需要考虑距离长短、精液的质量等。 2.5 人员技能要求高 实行批次化生产管理的场,对于人员的要求不仅仅只是传统的要求,更需要对批次化流程相对熟悉的技能能手,因批次生产工作比较集中,不容许在流程上出现错误,一旦出现问题,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批次,对人员的培养工作也就尤为重要了。 3、批次化管理配套资源及要求 3.1 猪场规模 批次生产按照批次间隔分为1周批、2周批、3周批、4周批、5周批等;不同规模猪场适用批次生产如表1所示。母猪规模1000头以下场比较适合开展多周批次生产模式,随着母猪群规模的缩小,批次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不同批次生产模式除考虑母猪群规模影响外,还要综合分析场区情况。
(1)1周批次生产方案适用于大型猪场,这一模式对于猪场工作人员要求较高,需要通过专门的培训才能满足母猪批次化生产的需求,所以要做好工作人员管理、分配工作。 (2)2周批次生产方案适用于工作计划安排较强、追求高效的猪场,可以利用猪场中的能源设备,但也可能会导致在导入批次化生产的前期后备母猪与经产母猪合群时,部分经产母猪非生产天数的增加,此时便需要通过投喂药物调整母猪情期,也可通过改变产房哺乳天数来调整母猪情期。 (3)3周批次生产方案适用于空栏时间较长的猪场,因为发情的母猪会被调整到新一批的批次化管理中,这样一来就需要重新调整工作计划,改进产能利用率低的问题。 |
上一篇:规模化猪场的批次化管理技术要点
下一篇:保育猪饲养管理关键技术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