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6 点击: 次 来源:新南方养殖服务 作者:佚名 - 小 + 大
1、产房仔猪发生流行性腹泻的严重性? 参考观点:产房新生仔猪腹泻,2011年以来其实一直困扰着很多养殖场,无论规模大小,一旦发生腹泻,损失严重。PED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在90%以上,即使存活下来的仔猪,往往也成为僵猪,失去饲养价值。 有些猪场,PED持续几年,断断续续,不容易控制和根治。而绝大多数通过返饲或不做处理的猪场,会在每年的春季(4月)或秋季(10月)流行季节,再次发生仔猪腹泻。这也提醒我们单纯依靠活毒返饲或疫苗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还是要从外围生物安全防范及猪场内部分区管理、产房小环境的洗消与干燥上着手,只有综合防治措施到位,才能真正拒PED于猪场之外。 2、当前猪场腹泻防控中,为何要注意返饲的危害? 参考观点:在当前非瘟肆虐的情况下,本人不建议进行全场返饲。2014年美国部分养殖场发生PED,确实通过使用返饲的方法进行控制。在我国,也有不少专家和猪场通过返饲来控制产房仔猪腹泻,本小组从发生腹泻的产房仔猪脐带血中检测包括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变异伪狂犬、圆环病毒等相关的腹泻病原,如果返饲,相当于全场散毒,风险巨大,后果不堪设想。 综上所述,不建议在没有任何检测的情况下,采用返饲的手段控制产房仔猪腹泻。如果能够确定是单一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可以考虑用返饲控制。但返饲效果与现场执行力有很大关系。详细见《日本鹿儿岛县和宫崎县猪场返饲对PEDV发生的影响分析》一文。 3、腹泻病毒只能通过口服免疫,对吗? 参考观点:如果仅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笔者不表示反对,但腹泻不仅仅是流行性腹泻单一原因,还有轮状病毒、德尔塔冠状病毒等,因此,这个说法值得商榷。 对于流行性腹泻,根据抗体的亚型不同,可以将抗体分成IgG、sIgA、IgM等等。其中IgG最主要的作用在于抵抗系统性感染,而sIgA为局部粘膜系统分泌,是粘膜免疫的主要成分。特别对于肠道感染,由于sIgA含有分泌链,其能够避免被肠胃部的酶消化,能够持续存在于肠道中,起到中和肠道病毒的作用。因此,对于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采用口服免疫,应该是可以尝试的做法。 当前产房仔猪发生腹泻时通常的做法,需要通过脐带血检测,调查清楚病原,再确定免疫方式。如果仅仅是流行性腹泻的感染,可以考虑返饲或者其他的口服免疫,如果不是,需要根据情况确定适当的免疫方式。 4、腹泻发生后完全转好的时间范围? 参考观点:如果仅仅是流行性腹泻,病程约为1-2周,发病率和死亡率不等。如果是多因素造成腹泻,大致分为如下情况: 首次发生于产房:一般发生在产后1-3天,发病迅速,死亡率高,采用其他保守措施,病程较长,某些猪场返饲,需要至少一个月以上。一般可以在7-14天解决问题;以前在产房发生过腹泻,再次发生:发病日龄有所增大,不局限于1-3日龄,死亡率没有初次发生高。一般需要14-21天;发生多次后,发病不规律的产房腹泻:整个产房都有可能发生腹泻,发病日龄不等,死亡率不等,这时候控制较为麻烦。主要原因,母猪群状态和体内抗体整齐度不同,产房里各单元病原浓度各异。解决此问题,一般需要14天以上的时间。 5、腹泻防控的基本原理和效果? 参考观点:流行性腹泻防控的基本原理:主要通过黏膜免疫产生抗体来解决,单纯的流行性腹泻,预后效果良好。 当前产房腹泻防控基本原理:一般防控观点,测定脐带血,检测病原,确定最重要的病原类别,一般情况下,有以下几种类型:圆环病毒+流行性腹泻、圆环病毒+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圆环病毒+流行性腹泻+伪狂犬等等,在所有的病原中,这几年,圆环病毒的检出率最高。对业已发生过流行性腹泻的猪场,一般控制原理,母猪产前两次注射基因测序符合率超过96%的灭活疫苗,激发黏膜免疫抗体。 6、腹泻防控能否治疗正在发生腹泻的仔猪?那种一出生就呕吐腹泻脱水消瘦的仔猪是否有治疗价值? 参考观点:初次发生腹泻时,快速淘汰初始的几窝,对腹泻防控至关重要;腹泻已经成为常态的猪场,可以治疗正在发生腹泻的仔猪,基于以下几个目的:其一,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另外,也可以有效降低产房的病原含量。但那种一出生就呕吐腹泻且脱水严重的仔猪,治疗价值不大,应尽快淘汰处理。 |
上一篇:母猪产褥热的症状及治疗
下一篇:猪链球菌病的预防与治疗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