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养猪经济效益的逐渐提高,更多的饲养者加入到养猪的行列,但是因为饲养水平不同,在实际生产中会出现铜中毒的情况,主要就是因为摄入了过量的銅而引发。临床中也将铜中毒称为铜过多症,属于重金属中毒性的疾病,对猪的肝脏细胞造成相应的损伤,并且在肝脏等组织中会有大量的铜蓄积,如果突然释放会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患病。相比较而言,青年猪比成年猪发生铜中毒的概率更高。实际生产中要了解猪发生铜中毒的情况,并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养猪户的经济损失。 硫酸铜属于猪饲料中的促生长剂,但是如果采食过量或是饲养者在饲料中添加过量,都会造成猪体内有过量的铜,从而发生铜中毒现象。临床生产中仔猪发生铜中毒的情况更多见。轻微中毒的猪会出现腹泻的情况,并且生长发育迟缓;铜中毒比较严重的猪表现为贫血,最终会因机体衰竭而发生死亡。铜是猪正常生长过程中所必需微量元素,但是应该保证正确合理的添加,否则就很容易引发铜中毒。重金属在正常情况下是具有一定毒性的,根据重金属进入猪体内的方式和剂量的不同而产生的毒性具有差异性,所以在实际养猪生产中应该科学合理的添加含铜元素的制剂,避免发生中毒。 1 临床症状 1.1 急性型 急性型病猪的主要症状是发生严重的胃肠炎。临床中病猪的采食能力降低甚至完全丧失,表现出流口水和呕吐的症状,并且表现强烈的饮欲。患猪腹痛且腹泻,大部分排出青绿色或者蓝色的粪便,并且伴随有恶臭味散发出来,观察其中还夹杂黏液,病猪的肌肉状态相对比较松驰,表现为四肢无力,在走路时呈摇晃的姿势。患病猪的心率加快,中毒相对严重的病猪知觉丧失并且伴随有痉挛的症状发生。个别中毒的猪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休克,但是大多数病猪在中毒24~48 h内就出现死亡。 1.2 慢性型 慢性型病猪的精神状态明显变差,采食能力降低或者彻底丧失,机体逐渐消瘦,发生腹泻,呼吸困难,肌肉呈震颤状态,观察其眼睑发生浮肿。中毒严重的病猪眼睛睁不开,饮欲逐渐增加,皮肤瘙痒而且出现角化不全的情况。 2 剖检变化 2.1 急性型 剖检病死猪发现大部分都是在肠胃部出现变化。观察其胃底黏膜表现严重的出血情况,并且伴有溃疡和糜烂,中毒相对比较严重的病猪会发生死亡。观察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发现其黏膜全部发生脱落和坏死,而且在十二指肠的前段可见覆盖一层薄膜,呈黑绿色。大肠中充满粪便,呈栗状,而且在回肠和盲肠的基部出现蜂窝状的溃疡。 2.2 慢性型 剖检病死猪发现大部分表现为黄疸,观察其肝脏出现肿胀和出血,并且肝脂肪也发生变性;肾脏同时也出现肿大和充血的变化,皮质有斑点出现;观察心肌呈现纤维性的病变;脾脏也出现肿大;肺部发生水肿;血液逐渐的稀薄,而且肌肉颜色越来越淡。 3 诊断 临床中应该根据猪的患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初步的诊断。如果在临床生产中 发现猪有贫血的情况,毛呈现松乱状态,并且出现腹泻症状,机体的免疫力不断降低,并且出现运动方面障碍,机体的骨骼不正常,伴随有关节变形、骨质脆弱等症状,尤其是四肢发育状况比较差,呈现犬坐姿势可以进行初步诊断,同时结合针对饲养环境的土壤、饲料和添加剂中的铜及铜拮抗剂的测定结果,可以进行确诊。 4 治疗措施 如果饲养场内猪有铜中毒的情况发生,应该立即停止给其饲喂含铜的饲料,换自配的混合料给猪投喂,同时将新鲜的白菜叶等青绿饲料的饲喂量提高,并且给猪饮用10%含有0.1%的维生素C的白糖水。 临床中铜中毒比较严重的患猪应该采取隔离措施,并且尽快进行对症治疗。生产中可以给中毒猪采取洗胃或内服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通常采用的药物是0.2%~0.3%亚铁氰化钾溶液或者10~20 g氧化镁。 5 预防方法 对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进行相应的控制和净化处理,采取适当工艺加以改革,生产中应该尽量采取回收的方式加以处理,并且要求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力争将铜污染情况控制在最低水平。 饲养场应该定期的针对猪日常采食的饲料和饮水进行铜含量的相关测定,通过采样并且化验的方式进行测定,如果出现异常应该及时的实施合理的预防措施,避免猪采食后出现铜中毒。 对于已经发生慢性铜过多症的猪,可以在其采食的饲料中添加少量钼盐。生产中还可以在猪采食的饲料中添加硫酸亚铁和硫酸锌各0.1 g/kg,同时将豆饼作为蛋白质饲料供应,可以相对有效的预防猪发生铜中毒。 实际临床饲养生产中应该正确的使用铜制剂,不可盲目的在饲料中大量添加。除此之外,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铁和锌,以保持猪机体内铜、铁、锌三种元素水平相对的平衡,可以有效预防铜中毒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