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动物诊疗 > 猪病防治 > 文章

猪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及防治

时间:2021-09-12    点击: 次    来源:兽医导刊    作者:周卫松,周国梅 - 小 + 大

摘要:在养猪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疫病的防治防控,保障动物的健康安全的基础下,进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众所周知,口蹄疫是在猪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类传染性疾病,能够导致猪出现大面积红肿、水疱,蹄部脱落、采食下降等现象,从而导致猪生产上的猪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在养殖过程中,疫病防治的有效落实,不仅关系到了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决定了养殖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本文主要通过几个方面向进行综述,找出发病的临床症状并提出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推动养猪业的不断发展。

口蹄疫在我国属于一类传染性疾病,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大规模发病,需要立即进行隔离和扑杀。在世界各国家都发生过此类疫病,口蹄疫是由于口蹄疫病毒导致的,主要在猪生产中是一种快速传播性疾病。此外,该疫病还属于人畜共患病,必须要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疫病特点有传播范围广、速传播度快、发病急促、危害性高的传染病。传播主要方式是通过其消化道以及呼吸道进行,口蹄疫病毒主要的传染源是患病猪,病畜患病处皮肤上的水破裂后流出的液体、其器官组织都、排出的粪便、生产上所饲用的饲料等等皆可以成为传染源,且具有较强大的毒性。因此,一旦暴发将会对畜禽行业产生严重的危害影响,不仅造成养猪业的发展受到重大的损失,还可以导致人和其他动物等传染口蹄疫病毒,造成大规模的安全事故意外。

1、临床症状

猪场发生的口蹄疫病的时间通常为冬春季节,通过直接或间接传播感染都能使猪患病。患病猪主要在临床上表现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站立不稳、蹄部及口腔黏膜等部位都出现红肿等现象、体温升高至41℃不降。严重状况患病猪会出现蹄部变形脱落,难以行走导致死亡。感染口蹄疫病毒的猪通常会经历约一周的潜伏期。在此期间会随着体温升高难以被发现,在养殖过程中很容易被忽视掉,错过最重要的补救时机。

在生产上在仔猪也极其容易患口蹄疫病,患病仔猪死亡率非常高。患病的仔猪死亡后进行解剖发现,在咽喉器官胃部等黏膜出现溃烂,心包充满浑浊而粘稠的液体外,其最明显的标志是为“虎斑心”。

2、预防及治疗

猪牛羊口养殖口蹄疫中主要以预防为主,在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不仅要依靠大规模的防疫措施,还需要提高养殖户积极的防御措施以及相关部门的指引调控,建立更健全的养殖管理机制。

2.1 切段感染源和传播方式 随着猪蹄间的水泡破裂,流出浓黄色的液体会造成流行传播。口蹄疫病毒主要是通过引进新品种、胚胎移植或者人工授精等多种方式感染整个猪群。在规模化养殖过程中,通常发生口蹄疫疫病会造成群发性感染,在近距离的接触中,口蹄疫病毒传播速度非常快。因此,需要严格进行引进猪的隔离检验,在确保安全无误才可以投入生产使用。对于感染猪需要进行隔离饲养,给予足够的细心与耐心进行治疗,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

在猪饲养过程中,需要严格的卫生清理,需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检查,发现蹄部异常、脱落、红肿的猪及时的进行检查化验。在确诊情况下就严格进行隔离饲养,与此同时,对于患病猪生产上的所有一切生产资料,进行彻底清洗消毒,防止传播。最重要的一点患病猪不可以投入生产使用,进行屠宰流入市场,需要立刻上报后扑杀切段其传播。

2.2 保护好易感动物 将病猪调往隔离舍进行饲养,为病猪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保证病猪在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中生产,为防止病猪的采食量下降,需要在饲料中添加可口多汁、鲜嫩的青绿饲料进行饲喂,确保病畜能够正常进食,尽量将病情损失控制到最低。。

2.3 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 根据我国规定当猪场发现口蹄疫病发生时,需要及时上报至相关部门,严重情况下需要进行及时的隔离后扑杀,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避免病畜进行二次感染,将健康猪全部传染,避免疾病的大规模暴发,将病情控制在一段范围之内,经过检查确诊后,需要及时的将边病畜进行隔离,快速启动应急准备措施,通知专门的兽医和疫病防控专家,及时采用科学的治疗措施进行加以治疗。与此同时,在隔离期间,养殖人员应该及时封闭全场、对舍内社环境全部消毒处理等等,防止造成第二批饲养感染,为猪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保证,并处在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中。

上一篇:猪口蹄疫的诊断及防治

下一篇:猪病毒性腹泻病的防治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