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8-19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2.3 增加排卵数。母猪排卵数的多少与仔数的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要想提高母猪的产仔数,就需要增加母猪的排卵数。 a. 母猪在配种前10~20天进行短期优饲可以刺激母猪多排卵,并且在母猪配种后需要将日粮进行调整,以免母猪摄入过多的能量而造成胚胎死亡。 b. 使用激素来增加母猪的排卵数是最直接的方法。配种前给母猪注射1次孕马血清750万~1500万IU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绒毛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万~1000万IU,可起到诱使母猪发情排卵的作用。 2.4 提高胚胎成活率。在母猪妊娠初期,受精卵是处于游离状态的,在着床前极易发生胚胎早期死亡,而导致窝产仔数减少。在妊娠初期,如果母猪摄入的营养过量会发生早期胚胎死亡。因此,在母猪成功受孕后要控制日粮中的营养水平,提高胚胎成活率,仅维持母猪自身的营养需求即可。但是要注意,日粮中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含量,尤其是维生素A的量。因为维生素A可以改善胚胎大小的整齐度,提高胚胎的同步性,降低胚胎死亡率;另外,维生素A还可以提高血清中的孕酮水平,从而提高胚胎的成活率。 2.5 减少妊娠母猪的应激。加强妊娠母猪的管理,减少妊娠母猪的应激是提高母猪产仔数的关键。母猪在整个妊娠期会经历两个胚胎死亡高峰期: a. 配种后的9~13天,受精卵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死亡。因此,此阶段需要尽可能的减少各种应激因素; b. 在妊娠后的第三周,此时正是器官分化的关键时期。如果此时母猪发生应激反应、营养不良等,会造成胎儿停止生长而最终死亡。 c. 做好妊娠期的保胎工作,不可饲喂母猪霉变的饲料,不可鞭打、惊吓母猪,并且避免猪舍拥挤,防止母猪发生机械性流产。 2.6 母猪群应保持合理的年龄和胎次结构 母猪的年龄、胎次能同时影响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一般来说,1~2胎的母猪繁殖性能较低,排卵数和产仔数都较少;3~6胎的母猪繁殖性能最好,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6胎以上的母猪繁殖性能开始下降,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明显减少。母猪群内的合理年龄结构主要依母猪的利用年限而定,不同的利用年限,其母猪群内年龄结构也不一样。按照母猪的利用年限3~4岁为例,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合理的胎龄结构为l~2胎应占30%,3~6胎应占60%左右,7~8胎应占10%左右,更新率以14%~15%为宜。要保持合理的母猪群内结构,使母猪群保持长期稳产高产状态,不仅要提高母猪群3~6胎的比例,还要及时淘汰生产性能低下的母猪。 2.7 保证公猪的品质和精液的质量。精液的品质对于受精卵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公猪的品质又对精液的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应当合理地饲喂和管理种公猪,提供优质且全价的饲料以使其保持适宜的体况,加强种公猪日常的运动,以提高种公猪的体质,保持旺盛的性欲,提高精液的品质。 2.8 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给母猪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以提高母猪的舒适度,对于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控制好猪舍的环境,尤其是要控制好温度。因为温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较大,而胚胎的死亡与温度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尤其要注意温度的调控,要做好夏季的防暑和冬季的保温工作。除了控制好温度外,也不可忽略相对湿度、空气质量等其他环境因素的控制工作。 在母猪生产中,让母猪多生仔猪,需要科学的品种改良,营造良好的猪群结构,强化饲养管理,做好疫病防范,这样才能切实发挥好母猪的繁殖能力。 |
上一篇:仔猪断奶管理的五大秘诀
下一篇:提高猪出栏率的管理方法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