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7-11 点击: 次 来源:家禽科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近日, 淮安区一养鹅户梁某饲养的22日龄、4580只雏鹅突然发生以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咳嗽、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梁某曾使用氧氟沙星、强力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未见明显效果。笔者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并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 确诊为雏鹅曲霉菌病。现将该病例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症状 病鹅前期表现精神萎靡, 食欲减退甚至废绝, 羽毛松乱, 两翅下垂, 闭眼缩颈, 呆立一边或行动迟缓, 不爱运动, 嗜睡, 对外界反应冷漠;随着病情发展, 病鹅出现呼吸困难, 甚至张口伸颈呼吸, 颈部气囊明显肿大, 一起一伏, 呼吸时如打哈欠和打喷嚏样, 口黏膜和面部青紫, 呼吸次数增加, 渴欲增加, 咳嗽, 有的病鹅流出浆液性鼻液;后期腹泻, 排出黄色或绿色的稀粪, 体形消瘦, 最后全身出现痉挛或阵发性抽搐, 摇头, 头向后弯, 甚至不能保持平衡, 跌倒而亡。 2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鹅, 气囊混浊, 囊壁明显增厚, 气囊、肺、腹膜上散在米粒至豆粒大小的黄白色小结节, 有弹性, 内容物呈干酪样, 且气囊上有灰绿色霉菌斑。肝脏肿大, 质脆、色淡发黄, 表面有出血斑、出血点, 肾脏肿大, 少数有白色尿酸盐沉着, 肠粘膜肿胀。 3 实验室检验 3.1 压片镜检 无菌采集病死鹅的肺部表面和气囊膜结节, 用剪刀剪碎, 置于清洁的载玻片上, 加10%KOH溶液1~2滴, 盖上载玻片, 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至透明, 将载玻片再置于高倍镜下观察, 看到大量分枝状菌丝体, 并可见到明显的横隔。 3.2 分离培养 无菌采集气囊霉斑接种于沙氏葡萄糖琼脂, 37℃培养36h, 长出扁平绒毛状菌落, 且生长迅速, 初为白色, 后随时间延长颜色逐渐变深, 变为暗绿色、黑蓝色, 镜检可见大量菌丝体和孢子。 3.3 饲料检查 取饲喂雏鹅的饲料进行眼观检查, 未发现饲料有霉变现象, 再进行检验, 检测到的黄曲霉毒素也未超标。 3.4 围栏和垫料检查 经检查, 围栏所用的柴篱和垫料严重霉变, 检测其黄曲霉毒素值超出检测限的22倍。 4 防治措施 4.1 立即隔离发病雏鹅, 迅速处理病死鹅 立即对发病雏鹅进行隔离饲养, 对病死鹅按照无害化的要求进行焚烧、深埋, 同时对饲养环境和受污染的场地及用具进行彻底消毒。一天消毒一次, 待病情控制后, 改为一周消毒一次。 4.2 搞好环境卫生, 强化消毒灭源 彻底清除发霉的围栏和垫料, 并进行地面打扫、冲洗后, 再用石炭酸或过氧乙酸喷雾消毒, 对已污染的鹅舍、用具用福尔马林-甲醛溶液42ml/m3和高锰酸钾21g/m3熏蒸消毒20min。 4.3 用制霉菌素拌料, 进行治疗 对发病的雏鹅, 每公斤饲料加100万IU制霉菌素, 对未发病的雏鹅, 每公斤饲料加50万IU制霉菌素, 连用7d;同时上午全群鹅用0.03%硫酸铜饮水, 下午对发病鹅再用电解多维水溶粉按500mg/kg、卡那霉素按30mg/kg进行饮水, 防止继发或并发感染, 连用5d。 4.4 加强饲养管理, 极力营造适宜的饲养环境 保证提供新鲜的营养全面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 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保证舍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密度及良好的通风, 保持舍内干燥及空气新鲜, 尽量减少不良刺激;饲养中应注意雏鹅和成鹅分开饲养, 以防止相互传染疾病;定期清除垫料和粪便, 定期进行消毒灭源, 遇到梅雨潮湿的季节, 应及早用制霉菌素按每公斤饲料加1 0 0 万IU制霉菌素 (连用7d) 进行预防。 经上述综合措施后, 第4天病鹅精神状态逐渐转好, 采食量增加, 第5天停止死亡, 10d后基本痊愈。 5 小结 5.1 鹅曲霉菌病又称鹅霉菌性肺炎, 是由曲霉菌引起的真菌病, 各种禽类都可感染。成年禽只是个别散发, 危害性不大, 但幼雏一旦感染, 呈急性流行, 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 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应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 及早做好预防工作。 5.2 养殖户在预防鹅曲霉菌病时, 要消除主观上的误区, 不要片面认为只有饲喂了发霉变质的饲料或饮用污染的水, 才会感染曲霉菌病, 而忽视空气和地面上霉菌毒素超标也可引发曲霉菌病。该病例就是因为鹅舍围栏的柴篱和舍内垫料发霉而导致曲霉菌病的发生。因此定期清除垫料, 加强通风, 不使用发霉的垫料和饲料, 定期对鹅舍及用具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及早进行药物预防是预防和控制鹅曲霉菌病发生的关键。
|
上一篇:鸡传染性盲肠肝炎的防治
下一篇:夏季鸡群常见疾病的症状和防治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