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02 点击: 次 来源:新华网 作者:农业农村部 - 小 + 大
动物防疫事关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畜产品稳定有效供给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当前,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国动物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动物防疫工作仍然存在短板和不确定性,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必须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打好“组合拳”,全力以赴做好今年动物防疫工作。 一、你知道动物防疫意义多重大么? 1、从产业发展角度看,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畜产品稳产保供,成败在动物防疫。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猪肉是老百姓“菜篮子”的重要品种。当前非洲猪瘟已在我国定殖,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疫情发生风险仍然存在。今年猪肉等畜产品稳产保供责任重大,能否按期实现生猪生产完全恢复的既定目标,动物防疫工作是基础保障。 据统计,我国已经报告发生过的动物疫病超过300种,其中危害较大、需要依法加以控制的一二三类疫病157种;近年来,全国每年报告发生动物疫病近100种,发病畜禽约400万头(只、羽),病死畜禽约60万头(只、羽),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要下更大功夫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全面降低疫情损失和影响,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全年肉蛋奶充足、多样、高质量供给。 2、从公共卫生角度看,防控人畜共患病和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成效看动物防疫。研究表明,75%的人类新发传染病源自动物,70%的动物疫病可以传染人。《人畜共患传染病名录》列出了我国常见的26种人畜共患病,病原在国内广泛存在,家畜家禽是重要的感染宿主和传播源头。 2020年,全国报告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7起,同时在多地检出病原;25个省份报告发生布鲁氏菌病疫情,疫情数同比大幅增加,连续多年位居牛羊发病数首位;炭疽、牛结核病、狂犬病、血吸虫病、包虫病等人畜共患病风险也不容低估。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推行“人病兽防、关口前移”,实施人畜共患病源头防治,阻断传播途径,同时推进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加强残留监控,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二、目标“一二三” 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控制、净化、消灭相结合的方针。 1、坚守“一条底线”,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既要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稳步推进分区防控,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又要统筹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牛羊布鲁氏菌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保持动物疫情平稳态势。 2、推进“两个转变”,进一步推动落实动物防疫主体责任,督促引导从业主体由“要我防”向“我要防”转变;加快推进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和养殖场净化消灭特定动物疫病,推动防控工作由“总体控制”向“区域净化”转变。 3、用好“三大抓手”,抓好春秋季集中免疫和检查评价,努力构筑有效防疫屏障;抓好产地检疫和调运监管,推进检打联动,严打违法违规调运畜禽的行为,降低疫情跨区域传播风险;抓好屠宰环节管理,落实“两项制度”,严把畜产品上市关,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三、七大重点 1、毫不松懈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常态化防控的核心是精准、规范和可持续。 2、切实做好人畜共患病防控。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等主要人畜共患病防控,统筹抓好包虫病、血吸虫病、牛结核病和狂犬病等防控。 3、统筹抓好其他重点动物疫病防控。口蹄疫、小反刍兽疫、牛结节性皮肤病、仔猪腹泻等疫病仍是今年的防控重点。 4、大力推进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推动构建“分区防控、无疫区与无疫小区建设、净化场示范”三位一体的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新格局。 5、加强调运和屠宰环节监管。调运和屠宰环节,是动物防疫全流程的两个“漏斗颈”,屠宰环节更是关系到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总闸门”。 6、加快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无害化处理环节是病死畜禽流向的“终点”,绝不能成为动物疫病传播的“起点”。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