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20 点击: 次 来源:兽医导刊 作者:陈静 - 小 + 大
摘要:在生猪养殖业发展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流行性动物疫病,其中就包括猪伪狂犬病。一旦发生猪伪狂犬病,不仅影响生猪的健康发展,也给养殖者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且发病之后病原将长期在猪场存在,很难清除干净。本文主要阐述了猪伪狂犬病的流行病特点、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诊断措施,同时重点论述了该疫病的防控措施。 我国的养猪业已向着集约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因为养猪场管理水平存在差异性,导致许多猪的疫病开始发生,其中就包括猪伪狂犬病。为此,应该采取科学的诊断措施,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方案,减少该疫病对生猪养殖业的影响,从而促进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流行性特点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猪急性传染病,其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点,主要发生在寒冷的秋冬季节。发病猪和带毒猪会通过鼻腔和口腔内的分泌物将病毒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健康猪一旦和被污染的物质接触就会被感染,直接经过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到猪体内,妊娠期母猪还可能将病毒传递给仔猪。许多动物都对该病易感,包括牛、羊、犬、猫、鼠等动物,死亡率也非常的高。 2 发病原因 随着养猪业向着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该疫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是有些病毒出现了变异,也增加了该疫病发生的概率。通过对猪伪狂犬病暴发时患病家畜的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其病理特点存在差异性,发现病毒在不断的变异。在该疫病大规模暴发之后,疫苗免疫的保护效果在下降。此外,成年猪发病不明显,不进行检测的话,很难被发现,这种无症状带毒猪为该病的防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3 临床症状 该疫病的潜伏期为3~6d。如果仔猪感染发病,15d之后可能会大批死亡,死亡率达到100%。仔猪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呕吐,同时伴有神经症状,有的仔猪会出现运动障碍,从口腔内流出白沫,排出糊状粪便。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病猪会突然倒地死亡。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猪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将下降。育肥猪患病会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生长性能下降,有的育肥猪会出现呕吐和精神不振的症状;患病较轻的猪能够在一周左右恢复。如果母猪感染该疫病,会流产和产死胎。如果青年母猪感染该疫病,会出现不发情或者不孕的症状。如果公猪感染该疫病,会生产性能下降,利用价值降低。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断奶仔猪发病概率通常在20%~30%,死亡率10%~20%。 4 病理变化 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见肝脏肿大,在肝脏部位有大面积的坏死灶,外观呈现黄白色;病死猪的胆囊内胆汁充盈,且比较粘稠,在肾脏部位有大量的小面积的出血点;肺脏出现坏死的症状;病死猪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如果有神经症状的仔猪,将脑部打开后会发现脑膜内充血,而且存在一定量出血点。 5 诊断措施 为了准确的诊断该疫病,应该结合该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判断,同时经过实验室技术来确诊。实验室诊断可以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动物接种试验来确诊。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是运用PCR技术,对疑似的病料要进行反复冻融,经过3次之后加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然后取出上清液,提取核酸之后,检测病料中是否存在病毒的遗传物质。动物接种试验的方法就是将病死猪的脑组织加盐水后研磨,制作成一定浓度的悬液后加入双抗,离心取上清液,小鼠脑内接种,在接种之后的16h~40h内,如果小鼠发病的话,会出现出血和脱毛的症状,进而判断该疫病为猪伪狂犬病。 6 防控措施 该疫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流行性疫病,现阶段还没有特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养猪场应该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来避免该疫病的发生,加强管理水平的科学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该疫病的发生。 6.1 猪群分区 为降低疫病的发生,在养猪场应该采取分区的方式,结合猪群的年龄和生长进行分群,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就可以采取不同的饲养管理模式。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该疫病的发生。 6.2 科学的免疫措施 通过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疫病发生的最有效、最经济方法。为此,养殖场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措施,1~3d的仔猪采取滴鼻免疫的方式;3~4周之后免疫加强1次。如果是母猪免疫的话,在70d接种比较适合,同时在生产之前的4~6周可以加强免疫1次。如果是公猪接种的话,可以每隔4个月就接种1次,接种之后必须监测抗体水平,一般情况下,接种之后的21d进行检测,如果没有出现抗体或者抗体不足的话,还需要对猪群进行补免。 7 结束语 猪伪狂犬病是影响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一种流行性疫病,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为此,在生猪生产中,应该结合发病的原因和流行病特点加强诊断,同时采取以免疫为主的有针对性的科学防护措施,减少该疫病所造成的损失。
|
上一篇:新生仔猪低血糖症的防治(二)
下一篇:猪水疱病的防控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