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1-25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李传勇 - 小 + 大
鸡滑液囊支原体病的致病原是鸡滑液囊支原体(MS),MS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原核微生物,是家禽养殖小环境中的常见病原微生物之一。鸡滑液囊支原体(MS)在鸡群中发病率高且呈持续增长趋势,病鸡表现关节、爪垫肿胀,跛行,发育不良,可导致淘汰率增加、增重缓慢、饲料报酬降低等,给鸡群的生长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并对养殖场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笔者从事家禽技术服务工作多年,现从流行特点、发病原因、临床诊断、综合防控等方面进行阐述,以使大家得到更多了解。 1 流行特点 病鸡和隐性感染鸡是主要传染源,被病原体污染的饮食源、饲具、空气等也是潜在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包括水平传染、垂直传染等多途径。在自然条件下,只有鸡和火鸡易感染MS。不同日龄的鸡和火鸡均可感染,日龄越低易感性越强。急性感染通常见于4~16周龄的鸡 和10~24周龄的火鸡,慢性感染可见于任何日龄。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冬春季节最易发,且呈逐年上涨。环境的污染指数越高则本病发病率也相应增高,发病与养殖小环境的空气质量密切相关,阴冷潮湿、高温高湿、粉尘及有害气体超标等最容易引发本病。 调查显示,在2010年3月~2015年10月,我国11个省市均有发病,且在6个省市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鸡群发病日龄多见于1~4月龄,平均发病日龄为62日龄,发病率 5.75%~25.77%,发病鸡死亡率为 4.09%~15.68%,血清阳性率为30.23%~54.67%。2016-2017年病例来看滑液囊支原体发病日龄有提前趋势,有些病例在20~30日龄出现。本病主要发生于蛋鸡、黄鸡,但是近来肉鸡、肉种鸡也有发生。 2 发病原因 (1)种源问题。MS传播的主要途径就是垂直传播(经种蛋传播)。种鸡污染可能是最近几年我国MS污染直线上升的主要原因。 (2)疫苗免疫覆盖率。低我国的大多数鸡群未进行MS的疫苗免疫。主要原因是国内外对MS的研究滞后,开发出的疫苗品种相对较少。而疫苗除澳大利亚研发的弱毒活疫苗外,很少再有其他品种,灭活疫苗处于实验室阶段。从理论上讲,只有疫苗的免疫覆盖率超过80%,疫病发生的机率才会大大降低。 (3)生物安全意识淡薄。消毒隔离工作仅仅流于形式,没有做到切实有效。 3 临床诊断 (1)临床症状:感染MS最初症状是鸡冠苍白、跛行及生长迟缓。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羽毛粗乱,鸡冠萎缩,精神沉郁,消瘦。特征性病变主要表现脚垫肿胀、跗关节肿胀、龙骨囊肿。但随着机体的恢复,精神等症状会缓慢消失,关节等部位的特征性病变则始终存在。 (2)剖检症状:早期剖检肿胀部位,剖开后有少量白色或淡黄色透明渗出性液体;随着病情发展,分泌物增多并变浑浊或黄色干酪样物。在此期间,关节表面尤其是跗关节和肩关节的表面不同程度地变薄,形成凹陷。 4 综合防控 (1)纯净的种源是防控MS的核心。MS属于垂直传播性疾病,防控该病的核心就是保证引入的种源是纯净的、无MS的。引进的鸡群应单独隔离饲养,最少饲养3周,期间通过临床检查以及实验室监测,证明鸡群确实为阴性才引进本厂区,同时引入后定期进行MS监控。 (2)隔离、消毒是防控 MS 的关键。因鸡支原体可通过空气、 接触等水平传播,所以防控该病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是关键。 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统一进鸡、统一淘汰,严格落实空场后的管理工作。空场的目标就是将场内所有上批次的遗留物全部彻底清理干净,追求每养一批鸡的场区都是新场区。实践证明,鸡舍清扫、洗刷后再用消毒药物喷洒等消毒,可减少病原体90%以上。为了提高消毒效果达到消毒目的,空舍消毒应使用2种或3种不同类型的消毒药进行2~3次消毒。每次消毒要等到地面和物品干燥后进行下次消毒。对耐火烧的物品必要时还可以使用火焰消毒。空场不少于30天后再进新鸡。根据 MS对温度大于39.5℃敏感的病原特点,在进鸡前对舍内进行40℃以上24小时高温处理,可有效杀灭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 |
上一篇:家禽传染性鼻炎的中西药治疗
下一篇: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因及防治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