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1-05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家禽猝死综合征(SDS)是一种普遍发生于肉鸡群 ,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突然死亡 、死前翻跳 、死亡后两脚朝天等且发病急 ,死亡快 。其病理剖检变化多呈现肌肉苍白,肺弥漫性充血肿大,心脏 、肝脏等器官肿大等 。由于该病主要损害生长速度较快、体况良好的个体,往往会对肉鸡饲养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对肉鸡养殖业的危害日益严重。又因本病呈急性发作和突然死亡, 治疗措施不可能令人满意 。因此,本文旨在于对家禽猝死综合征的病因分析和讨论,能够获得较好预防性措施,以减少该病对肉鸡养殖业的影响 。 1 发病特点 1.1 肉鸡猝死综合征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 1.2 呈现性别选择性 。公鸡的发生率较高,约为母鸡 3 倍。 雄雏肉鸡发病率高,在 70%~80%,而雌雏肉鸡仅为 20%~25% ,这可能与争胜好斗 、个体大有关,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1.3 肉鸡在3 周龄前后 、肉种鸡在开产前后多发 。 多发于 2~3 周龄的肉雏鸡,尤以 10 多天的肉雏鸡发病最多见,最早可见 3 日龄 ,最迟在 35 日龄左右 ,但超过 3 周龄的很少发病 ,肉雏鸡在 1~2周 龄时发病率成直线上升,3 周龄时达到发病高峰,以后呈下降趋势;肉用种雏鸡在幼龄时发病率很低,但在开产后发病率高,即在 20~28 周龄多发 。 1.4 健壮个体多发。 1.5 本病的发病率为 0.5% ~4.0% , 死 亡 率 在1.0%~5.0%不等。 2 病因分析 关于肉鸡SDS的发病病因 ,一般认为环境 、饲料营养 、遗传及个体素质 、酸碱平衡 、所使用药物等是诱发肉鸡 SDS 的重要因素。 2.1 饲养密度过大,环境卫生差 饲养密度是影响夏季和冬季猝死综合征发病的一个原因 , 养殖户为了利用空间 ,减少提高舍温的费用成本 ,采取集中加温 , 以至于 2~3 周龄的密度达到 40 只/m2(平均 )。 导致相对拥挤 、 通风不良和舍内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氨气 、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严重超标 ,这些有害因素可诱发本病 。 2.2 营养失衡 目前已发现在营养方面有以下情况对肉鸡 SDS 有重要影响。 2.2.1 饲喂高脂肪特别是高水平饱和脂肪酸饲料,肉鸡 SDS 的发生率明显较高。 2.2.2 饲料配比不科学,与日粮能量的高低 、日粮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氯化胆碱有关。 养殖户 (场 )为了提高肉雏鸡的生长速度 ,在用配合饲料的基础上又加入高蛋白饲料原料 ,如鱼粉 、豆饼 、蚕蛹、苍蝇蛹等,使饲料中蛋白质含量高达 25%左右 ,比正常需求高出 5%左右 ,从而造成各项比例极不合理 ,能量和蛋白质的比例严重失调 ,不符合肉雏鸡快速生长的生理需求 , 特别是 2~3 周龄的肉雏鸡由于自由采食和食量不限 ,生长快 、个体大的肉雏鸡问题最为突出 , 出现生长迅速与自身功能系统不完善的不协调性 ; 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如果较少,肉鸡 SDS 死亡率较高 ,营养失衡的矛盾促使本病的发生。 饲喂时应少喂勤添,多次给料。 2.2.3 饲料类型也与SDS 有关。 实验表明 , 饲喂颗粒饲料鸡SDS死亡率较饲喂相同成分的全粉料的鸡群高 。 2.2.4 日粮的电解质平衡问题与猝死症有关 。 有实验数据表明, 电解质 (Na +、K +、CL -) 平衡低于200mEq/kg, 可增加肉鸡的总死亡率及 SDS 的发生率。 另有实验指出,提高 K+水平可降低SDS发生率。 2.3 光照时间过长 多数养殖户(场)采用 24h 全日制光照,光照强度过强,平均每平方米超过 60W,强烈刺激肉雏鸡的神经系统, 引起神经系统紊乱,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使肉雏鸡处于长久性疲劳,这也是造成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又一原因。 2.4 各种应激因素 饲养 员 突 然 变 换 工 作 进 入鸡舍,特别是穿色彩鲜艳 (尤其是红色 )的衣服 ,色彩刺激会使肉雏鸡惊叫 、狂飞 、肌肉痉挛 、扑打翅膀、翻跟头而死 。 饲喂次数 、异常惊吓 (放鞭炮 、放烟火、打枪炮、汽车、火车鸣笛 、打雷 、锣鼓声等 )使心跳加快 、供血不足 ,心力衰竭死亡 。 突然转换环境、拥挤、高热也能使本病发生。 2.5 遗传及个体因素 生长速度较快的肉鸡品系 , 营养状况较好的肉鸡个体明显有较高的 SDS发生率。 另外,在 SDS 患病肉鸡中 ,公鸡所占的百分比明显高于母鸡。 |
上一篇:鸭减蛋综合症的防治
下一篇:白羽肉鸡支气管栓塞的防控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