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力发展现代草牧业。推进实施《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科学指导草牧业加快发展。继续开展草牧业试验试点,实施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总结案例、提炼模式,做好试点经验推介,扶持草产品和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加强技术指导服务,推进草牧业生产良种良法配套,促进草原增绿、农牧民增收。以生态畜牧业发展和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为重点,探索北方农牧交错带现代农牧业发展模式。 4.做大做强优势特色畜牧业。顺应市场需求变化,积极推进地方特色畜禽品种资源开发利用。鼓励各地争创特色畜产品优势区,推动资金项目向优势区、特色产区倾斜。依托行业协会开展名特优畜产品品牌建设和推介活动,打造一批优质安全的特色畜产品品牌,扩大产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发展蜜蜂、奶山羊、驴、马、兔、骆驼等特色产业。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扶贫,重点围绕湖南湘西、湖北恩施、黑龙江兰西和环京津贫困地区,引导龙头企业实施产业项目对接帮扶,带动贫困地区农牧民增收脱贫。 二、着力推进绿色发展 5.抓好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制定出台指导性文件,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明确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着力构建产业发展新机制。组织召开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现场会,总结交流经验,宣传推广典型模式。加强资金整合,以畜禽养殖大县为重点集中开展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支持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节水、清粪、存储、利用等设施设备,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建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信息系统,加强新建畜禽规模养殖场备案管理。探索主产省畜禽粪污重金属跟踪监测的有效方式。 6.深入开展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发布第一批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名单。开展“走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主题宣传活动,选择10个左右示范县,集中宣传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积极成效。组织开展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系列宣传活动,总结经验,挖掘典型,在全社会形成支持畜禽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良好氛围。 7.积极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以生猪、奶牛养殖大县为重点,组织开展畜牧养殖大县种养结合整县推进试点,按照“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原则,推进粮经饲统筹、种养循环发展,探索推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推广“果沼畜”“菜沼畜”“茶沼畜”等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种养循环的技术模式。 8.持续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实施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加强政策效益评估研究和督导检查,确保任务资金落实到草场和牧户。组织实施“十三五”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继续推进实施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草原治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等草原保护建设工程,加快草原生态恢复。推动启动草原生物灾害防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三、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9.大力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坚持绿色生态导向,严格创建标准,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再创建500家国家级示范场。进一步加强示范场监督管理,引导示范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大适度规模养殖发展扶持力度,组织实施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开展标准化改造,提升畜禽标准化养殖水平。 10.加快奶业振兴发展。发布实施《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奶业振兴发展主要思路和任务。持续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新建高产优质苜蓿基地 50万亩。推介休闲观光牧场典型模式,培育奶业发展新动能。组织开展“振兴民族奶业 服务小康社会”主题宣传活动,发挥乳品企业20强主体和带头作用,开展牛奶助学公益行动,普及乳品营养知识,宣传国产牛奶好品牌、好品质,增强消费信心。加大部门协调力度,推动建立奶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形成奶业工作合力。 11.促进饲料工业转型发展。全面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继续开展部、省级示范企业创建,将部级示范企业数量扩大至200家,提升饲料生产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加大新型环保饲料添加剂研发应用力度,推广低氮、低磷和低矿物质饲料产品。探索构建精准配方技术体系,开展精准配方技术示范。推进饲料散装散运,发展饲料畜牧“厂场对接”模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