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到来的2017年是中国农历鸡年——“吉年”,不少国家和地区正在策划与此相关的活动,以蛋鸡肉鸡为代表的全球家禽产业将迎来怎样的发展格局?中国家禽产业会迎来哪些发展机遇?带着这些问题,《国际家禽》杂志记者新近在北京采访了世界家禽学会主席、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杨宁。杨宁教授目前主要致力于家禽遗传育种及生产技术的研究,同时还担任中国农业大学畜禽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等职位。他利用矮小型dw基因成功培育出的农大3号节粮小型蛋鸡,饲料转化效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国际家禽》:世界家禽学会成立100余年来,您是担任世界家禽学会主席的第一位中国人,这对中国以及中国家禽行业的意义深远,也让我们中国家禽从业人员倍感骄傲,您是如何实现的? 世界家禽学会主席杨宁: 世界家禽学会成立于1912年,到现在已经104年了。1988年,世界家禽学会在日本名古屋召开了第18届世界家禽大会,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邱祥聘和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吴常信率团参加。大会后随即在中国召开了水禽卫星会议,我当时正在北京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此期间接触到了世界家禽学会。 世界家禽学会对我来说有着非常强烈的亲切感。这不仅是由于它是面向家禽研究和生产的唯一世界性学术组织,而且它伴随着我的学术成长历程。在第18届世界家禽大会之后,世界家禽学会中国分会成立,邱祥聘教授任首届会长,吴常信教授担任分会秘书。1990年我留校任教后,我一直协助吴教授做世界家禽学会中国分会的具体工作。 随着中国家禽业的快速发展,国际家禽业对中国有了更多期待。1992年,我第一次参加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19届世界家禽大会,对世界家禽学会的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机制有了更直接的了解。1999年,吴常信院士当选为世界家禽学会中国分会会长,我接任了分会秘书。得益于中国家禽学术界的蓬勃发展及在国际学术界的发声,国内家禽学术界开始准备申办世界家禽大会。为了积累经验,我们首先于2005年在中国广州举办了世界水禽大会,然后在2007年正式提出申请第25届世界家禽大会并做各项准备工作。 2007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申办工作得到了中国农业部、中国农业大学以及各兄弟单位、行业企业如峪口禽业、温氏集团等的支持。通过对筹办各个项目的考察、打分与评审,世界家禽学会考察组对中国北京申办所需的条件如交通、会议场所、团队等都很满意。 2008年6月,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办的第23届世界家禽大会上,我国组织了实力雄厚的代表团出席。在理事会上,我代表中国就在北京举办第25届世界家禽大会进行演说介绍。在申办方面,与强劲的竞争对手英国相比,我们有综合的优势,但也有劣势,如语言交流、沟通等方面。英国是专门的会展公司在进行申请,而中国则是我们这一群科学家在奔走。虽然当时投票过程比较激烈,幸运的是,我们得到了亚洲、非洲等地区国家的支持,获得了第25届世界家禽大会的主办权。这次大会上,我也很荣幸地当选为世界家禽学会副主席。 在世界家禽学会执委会工作之后,他们也对我们的工作进展、筹办情况更了解,我也更好地了解了这个组织的运营机制、规定等。在中国家禽业科学家、学者、业界各方的努力下,世界家禽学会看到了中国家禽业的实力和真诚。 《国际家禽》:当选世界家禽大会主席,对您个人的意义如何?9月份的世界家禽大会,在您的主导下,组织非常成功,也请谈谈会议的艰辛承办过程及您对此次会议的综合评价,是否达到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