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陕西、甘肃、宁夏等省(自治区)农业(农牧、农村经济)、畜牧兽医厅(局、委):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气候交汇带,是草地农业和耕地农业的契合发展带,是中东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京津冀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带,具有不同于农区和牧区的独特经济形态,是一类重要的农业空间。长期以来,该区域农牧结构失衡、水资源过度开发,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是当前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难点,必须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快优化区域农牧业功能定位、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深度融合。 一、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北方农牧交错带是草食畜牧业优势区域、优质杂粮果菜的重要产区。近年来,该区域籽粒玉米种植面积持续增加,影响了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空间;种养加脱节问题突出,优质饲草料发展滞后,产业形态总体处于中低端。加快结构调整,调优粮经饲草比例,促进种养加紧密结合,有利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形成农牧融合发展的生产力布局,提高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二)夯实国家生态安全保障的客观需要。北方农牧交错带是我国继牧区天然草原之后的第二道生态安全屏障。当前,该区域水资源开发强度已近极限,土地沙化、草原退化、生态功能弱化日益严重。加快结构调整,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有利于缓解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争地争水的矛盾,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助力2022年冬奥会顺利举行。 (三)推动区域全面小康的现实选择。北方农牧交错带特色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但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农牧民收入总体偏低,贫困县、贫困人口比重较大。加快结构调整,加大特色优质农产品开发力度,使品种和质量更契合消费者需要,有利于挖掘内部增收潜力,促进脱贫致富,确保该区域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 (四)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以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加快优化生产力布局,着力推进减粮增饲、强牧优特、规模种养、就地加工,做大做强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业,建设草茂林丰、牧业发达、特色高效、资源循环的生态农牧区,为推进区域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五)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适度开发。立足功能定位,依据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消纳能力,适度安排产业发展规模,限制高耗水农作物种植面积,提升资源生态与农业生产的匹配度,促进绿色发展。 坚持种养结合,草畜一体。立足为养而种,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统筹安排青贮饲料作物和优质牧草种植,推动过腹还田,实现草畜平衡、循环利用、均衡发展。 坚持发挥优势,分区施策。统筹山水林田草各类资源,合理确定各地发展定位,优选比较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产业覆盖面大、农民增收效果好的优势特色产业,制定差别化政策,促进差异化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规模适度。以创新增动力,以改革激活力,研发推广符合区域特点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发展适度规模种养,建设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现代生产基地,促进节本增效。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用市场化手段调整农业结构,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经营权,更好发挥政府引导和支持作用,加快构建农企政协作的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