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创新治理机制。各地要探索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企业自筹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鼓励生产者实施清洁生产。要探索建立农业环境问题第三方治理机制,培育专业化企业和组织,从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业污染治理,推进设施运行管理等市场化运行模式,探索建立保护与治理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科技支撑。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紧紧围绕农业面源污染动态监测与防控、节水灌溉、精准农业、农业废弃物高效循环利用等重大和关键技术问题,产学研结合,加强科研攻关,尽快形成一整套适合省情,技术、经济、生态相协调统一的农业技术体系,有效突破农业资源环境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技术瓶颈。 (四)抓好示范引导。按照“源头控制、过程清洁、末端利用”的原则,统筹协调种植、畜牧、农机各业,建立不同类型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区。以循环农业示范市和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建立完善农业清洁生产的标准体系,积极进行示范引导,提高农业资源和农业投入品利用率,加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力度。 (五)强化工作落实。为全面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省农业厅将把此项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加强对地方工作的督导、考核和评估,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客观评价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效果。市县农业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科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创设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建立季度调度、半年小结、年底总结的工作调度机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六)加强宣传培训。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宣传培训,把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列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农民的清洁生产技术培训。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宣传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意义,积极营造社会氛围,增强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与参与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