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持续低迷的“鸡市”,让众多养殖企业身陷困境。益生股份、圣农发展、民和股份、仙坛股份四家上市公司决定联合自救。 近日,上述四家公司在烟台联合举办“白羽鸡肉营养与人类健康”新闻发布会,多位国家食品安全、家禽养殖方面的专家参会。会议揭示了白羽肉鸡养殖、加工过程的细节及消费谬误,建议消费者放心吃、经常吃、健康吃。 同时,四家公司还将组成由四位董事长任小组领导的联合推广活动小组,负责系列推广活动的具体策划及组织实施,通过各种渠道及方式,引导消费者改变传统的肉类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并择机邀请消费者、媒体、投资者、金融机构相关人士到上市公司参观考察白羽肉鸡养殖过程及鸡肉食品的加工方法,以此消除消费者对于白羽鸡的误解。 行业回暖无法预计 “惨得不能再惨了,鸡苗5毛钱一只。”民和股份张东明介绍,持续低迷3年多的白羽肉鸡行业,至今仍不见起色。整个白羽肉鸡行业,因为遭受了2012年底的“速生鸡”事件和2013年初的人感染H7N9事件的双重打击后,消费市场开始低迷。 今年春节过后,山东地区肉食毛鸡的价格更是一路下滑,最低价格跌破每斤3元,同时冻品价格走低,走货缓慢,屠宰企业库存居高不下。 根据养殖业上市公司半年报,2015年上半年,益生股份实现营业收入3.18亿余元,亏损近1.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下降196.31%;民和股份实现营业收入4.47亿余元,亏损1.34亿余元;圣农发展实现营业收入近31.89亿,亏损3.53亿余元;仙坛股份实现营业收入9.04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近860万,同比下降34.76%。 上述四家上市公司都是行业内有实力的公司,行业内的中小企业估计情况会更加艰难。“整个行业都在亏损,大型的企业亏损还能承受得了,中小型的基本都承受不了。”圣农发展副总经理傅细明介绍。 目前,白羽肉鸡行业的首要任务是去产能。益生股份董事长曹积生介绍,白羽肉鸡联盟从2013年下半年成立以来,就提出了限制祖代鸡引种量,从源头控制供给的方式来解决行业因产能过剩持续亏损的困境,但效果尚不明显。 “2015年我国祖代鸡引种量已经下降到80万套,2016年白羽肉鸡联盟计划把引种量控制在80万套以内。”曹积生认为,80万套的引种量是否合适,还要看各养殖企业是否换羽(指蛋鸡的更新换代),如果不换,引种量还需要继续加以控制。 张东明也认为,“现在从祖代的情况看,是控制下来了,商品代一端是不是换羽很难说。近年来的连续亏损,很有可能使商品代养殖户减少投入,不再换羽,如果不换的话,那么总量还将保持不变。” 业内分析师认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却很难预计,所以,价格回升对于企业来说,不好说会有多大改善。 白羽肉鸡安全营养 多家上市公司董事长认为,消费者对于白羽肉鸡的误解导致的消费下滑是行业亏损的主要原因。“原来以为今年能好一些,但是发现消费者对白羽肉鸡的误解比较深,终端消费始终疲软,导致现在仍然亏损。”民和股份董事长孙希民表示。 圣农发展副总经理傅细明也持有同样观点,“玉米价格没有变化,但是因为消费不行,鸡肉价格下滑很大。” 鸡肉是我国第二大肉类蛋白消费品。然而消费者对肉鸡的生产、加工过程却知之甚少,以至于“速成鸡”、“激素鸡”、“6翅8腿鸡”等谬误广泛流传,最终影响了民众对鸡肉消费的热情。 而实际上,白羽肉鸡产业是中国规模化、工业化、标准化、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农业产业。白羽肉鸡产品成为我国唯一能够持续出口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肉类,产品的安全性、可追溯性,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白羽肉鸡42天出栏,首先是近百年来全球科学育种,培育出了生长速度快、料肉比低的优良的白羽肉鸡品种;其次是饲料营养更加科学平衡,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饲料配方,充分满足了肉鸡的生长发育营养需要;再次是有效的防病防疫措施、标准化的鸡场设施、科学的饲养与管理也是白羽肉鸡生长速度快的秘密。”中国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逯岩告诉记者。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家禽产业创新团队岗位科学家、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孙京新介绍,白羽肉鸡经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线宰杀,宰前管理和屠宰工艺科学先进,注重动物福利,每只鸡经过严格检疫,微生物和化学残留得到高度管控,施以完善的分级和精细化分割技术,全程实现可追溯和冷链配送。 目前,中国白羽鸡肉深加工程度高,新产品开发种类多,特别是调理制品,适应了现代化超市供应、连锁餐饮、集团消费和中式菜肴工业化发展趋势,市场发展迅猛。 益生股份董事长曹积生、圣农发展副董事长傅细明、民和股份董事长孙希民、仙坛股份董事长王寿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行业目前处于低迷状态,但随着消费者对白羽肉鸡的认知误区消解,未来将迎来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