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讨论 猪瘟目前依然是危害我国养猪业的头好大敌,在我国各种规模的猪场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猪瘟病毒感染。猪瘟病毒的感染不仅会直接导致一些猪只的发病和死亡,还会导致受感染猪只的抵抗力严重下降,从而容易继发感染其它病原。因此控制好猪瘟是维持猪群稳定的重要前提。 目前兽医临床一般采用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弱毒疫苗免疫,结合对母猪的返饲用于控制好仔猪的病毒性腹泻,效果较好。但是返饲对技术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只有规范操作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否则不但达不到效果,还可能存在散布其他病原的风险。为了获取新鲜且高浓度病原材料,最好的病原来源是无法治疗价值的腹泻仔猪肠道组织及内容物。在进行返饲前应使用PCR等方法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及蓝耳病病毒等,若被检样本中含有这些病毒,则该份材料不能用于返饲,以免导致妊娠母猪感染,进而造成猪场更大的损失。有些专家认为近2年猪伪狂犬病的大范围暴发也可能与很多猪场发生腹泻后不科学、不合理地利用返饲技术有关。无论事实是否如此,这都值得我们思考和警惕。 猪场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目前很多疫病流行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不像以往那么明显,在制定免疫程序时应予以充分考虑。另外,由于许多猪场存在猪圆环病毒、蓝耳病及猪气喘病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再加上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影响,导致临床上一些疫苗免疫后部分免疫猪的抗体并未达到有效保护水平以上。因此,猪场应建立重要猪病疫苗免疫后的抗体监测机制,根据抗体检测结果检验免疫效果,对于免疫后一定时间内抗体水平仍不合格的猪只应及时补免,而且剂量要适当加大。 发病急,传播快,几天内可蔓延到全群,各种年龄的猪都可以感染,以引起7~10日龄仔猪呕吐、严重腹泻和高死亡率(通常100%)为特征。而同龄较大或成年猪肝只虽然几乎没有死亡,但是生长缓慢,饲料报酬较低,病毒感染后潜伏期为8h~18h,长者为2d~3d或者说更长。严重腹泻的仔猪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气味腥臭。发病时间和死亡率与猪年龄呈反向关系。不足11日龄仔猪出现临床症状后2d~7d死亡。2~3周龄以上仔猪一般可以存活,但在一段时间内体质虚弱,也可能形成僵猪。肥猪、母猪和公猪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样,普遍为厌食,个别呕吐,严重腹泻的猪排粪呈喷射状,泌乳母猪发病严重体温升高、厌食、呕吐、腹泻,泌乳停止,这也是造成仔猪高死亡率的另一因素。 猪瘟和猪流行性腹泻均为病毒感染所导致的疾病,因此临床上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效果较差。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的发展,人们研究发现制备针对某些特定病原的高免卵黄或高免血清抗体对临床上病毒性疾病的控制具有积极意义。抗猪瘟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高免卵黄及高免血清在临床上已有大量的研究与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因此,有条件的猪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针对猪场特定疾病的高免血清制品,对防控这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作者:邳州市畜牧兽医站,李全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