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猪瘟 以毒攻毒 不要认为猪打了疫苗就万事大吉。如果疫苗质量不佳,免疫程序不合理,注射剂量不足或操作不规范,即便打了猪瘟疫苗照样也发瘟。不过,近年来临床上见到的猪瘟,温和型、非典型化占据主流,往日猪瘟的一些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已不见。因此,误诊现象十分普遍。 一般来说,如果没给母猪打过猪瘟疫苗(单联苗、二联苗或三联苗),哺乳期仔猪很可能发生无名高热、便秘,仔猪皮肤发绀,喝脏水,食欲时好时坏,后期下痢。 专家提示:如果母猪打过猪瘟疫苗,没断奶的仔猪就不会发生猪瘟;但仔猪出生后6周以内又打疫苗,反倒因母源抗体干扰,造成免疫失败,在以后的生长阶段就有可能发生非典型猪瘟。因为猪瘟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所以惟一的办法是以毒攻毒:以大于平时预防量10倍以上的猪瘟疫苗注射,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干扰猪瘟病毒复制,使其产生免疫力。 猪瘟常发地区实行超前免疫,即初生仔猪吮初乳之前注射疫苗1头份,3小时后再哺乳;双月龄时二免,50~60天注射疫苗4头份,即可终身获得坚强免疫力。 2、流感 传染病不可小看 猪流感是由猪流感病毒引起,有传染性,常全群同时感染,其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病猪体温升高达40℃~42℃。眼鼻流粘性分泌物,鼻汁有时带血色,常呼吸急促、呈明显的腹式呼吸,夹杂有间断性咳嗽,少食或不食、粪便干硬,也常见肌肉和关节疼痛、喜卧等。 猪流感的特点是来势突然,大群发生,症状较重,但病程短,多数猪在一周内恢复;少数猪发生继发性感染,出现大叶性出血性肺炎或肠炎而致死。 无论是感冒还是流感,虽是小病但不能小看。发现后一般可用解热镇痛药(如复方氨基比林)进行对症治疗,使用抗生素或磺胺药控制继发感染。中兽医疗法以解热镇痛、祛风散寒为原则,可用银翘散、荆防败毒散等方剂。 3、附红细胞体病 红皮是特征 附红细胞体病其典型症状是母猪生产性能下降,仔猪体质变差,贫血,肠道及呼吸道感染增加。育肥猪病初精神萎顿,体温升高到39.5℃~42℃,颤抖转圈或不愿站立,离群卧地,出现便秘或拉稀。病猪耳、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皮肤红紫,指压不褪色,成为“红皮猪”。 治疗本病的药物很多,但真正有特效的却不多。可用高热混感康+土霉素治疗。 4、猪链球菌病 继发混合感染多 猪链球菌病常在猪患感冒后继发,分急性病和慢性病两种:急性病猪体温升高到41℃以上,减食或停食,结膜潮红,流鼻涕。部分病猪发生关节炎,跛行、爬行或不能站立;有的表现出共济失调、空口磨牙等神经症状;有的颈背等处皮肤广泛充血或有出血斑。8周龄内仔猪常于2天内死亡。慢性病猪常在头、胸、腹和股内皮肤等处出现圆形浅玫瑰色硬币样大丘疹,后覆盖褐色痂皮。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用法混乱,猪链球菌已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增加了不小的难度。用高热混感康进行肌肉注射,病情会得到有效控制。 5、弓形体病 老病复出要注意 弓形体病是一种老病,前几年很难在临床上见到,成流行性发作更为少见。但近年来,在很多地方已形成地方流行性,危害较大。其临床表现似流感,体温升高到40.5℃~42℃,表现为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咳嗽,流鼻涕,四肢和全身肌肉疼痛,僵直,四肢内侧、腹部皮下大面积呈红紫色,体表淋巴结肿大。用汇丰达的高热混感康肌肉注射。 对于以上疾病,不能一味依赖药物治疗,要以预防为主:不从疫区购入猪种,引进的种猪要进行严格的隔离检疫,并采血送实验室检查;猪舍地面、墙壁、设施及用具等经常进行消毒;粪尿放入发酵池或沼气池处理;扑灭猪舍鼠类,防止野兽侵入等。种猪场的母猪应每3个月采血检查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