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动态 > 行业资讯 > 文章

“肉贱伤农”最终伤及消费者

时间:2014-04-16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中国畜牧兽医报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生猪价格“跌跌不休”的局面正在全国多地上演,部分地区生猪价已跌到15年来的最低水平,养殖户养一头猪甚至会亏损300元。
    对城市消费者来说,肉价便宜是一件好事,但只要用经济学理论稍微分析一下就会明白,这一现象并不值得庆幸。在经历眼下的低价之后,紧随而来几乎肯定会出现一波高价,到时候掏腰包肉疼的还是消费者自己。
    “价贱伤农,价高伤民”是肉价一直难以摆脱的怪圈。对养殖户来说,这样的波动会带来沉重打击,并影响到养殖积极性;而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能省下的往往只有区区一块多甚至几毛钱差价,而肉价下跌的大头通常都被中间商拿走,殊不知一旦遭遇肉价报复性上涨,多掏出来的就绝不仅仅是几毛钱或者一块多了。直观经验告诉我们,肉价忽高忽低,会让处在消费链条两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统统成为受害者。
    产生这种周期性波动的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生产方式。我国目前仍以散户养殖为主,个体养猪户面临着无权定价、养殖成本较高和缺乏准确市场信息等问题。对此,一些地方政府做了大量工作,试图善意地引导养殖户的生产行为。比如当生猪出栏量下降、猪肉产量减少引发价格上涨时,地方政府往往会发放各类补贴。但遗憾的是,这样的善意干预有时可能适得其反——在补贴与高价的双重刺激下,养殖户肯定增大规模,随之而来的就是产量激增,价格下降。
    如何减少中间成本、拓宽销路也是个问题。以蔬菜为例,农民与超市对接提了多年,但仍是小打小闹,昂贵的物流成本很难让农民承受。与蔬菜相比,猪肉需要屠宰、检验检疫等更多环节,直接进社区的难度也更大,养殖户抗风险能力也更低。要解决肉价周期性波动的问题,除了要转变生产方式,走规模化养殖道路以外,更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养殖户和消费者不在一轮又一轮的价格周期中悲悲喜喜,循环往复。

上一篇:俄罗斯拟从中国长期进口猪肉

下一篇:我国突破饲料业金属污染技术难关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