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4-15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5.2肢蹄病 肢蹄病包括蹄病和蹄变形两种类型,可影响泌乳奶牛泌乳量减少15%以上。其防治技术如下。 5.2.1牛舍、运动场地面应保持平整、干净、干燥,粪便即使清扫,污水及时排除。 5.2.2坚持用4%硫酸铜液或5%福尔马林液对牛实施浴蹄,夏季每周至少2次,冬季可适当延长浴蹄间隔时间。 5.2.3坚持常年修蹄,牛只干奶或出产房时,应检查、修整牛蹄。修蹄时严格执行修蹄操作规程,正确修蹄。 5.2.4趾(指)间增生患牛,实施手术治疗。 5.2.5对蹄病患牛应及时治疗。当蹄变形严重,蹄发病率达15%以上,应视为群发性问题,要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5.2.6供应平衡日粮,满足奶牛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量。 5.3代谢性疾病 包括新陈代谢性疾病和营养代谢性疾病。常见有酮病、瘤胃酸中毒等。其防治技术如下。 5.3.1合理配制奶牛日粮,防止营养失衡。 5.3.2加强奶牛生理指标的监测。 5.3.3产前产后3天之内,检测尿液PH值,尿酮体和体温;凡检测PH值呈酸性,酮体呈阳性反应者,立即饲喂碳酸氢钠或注射葡萄糖液,并采取其他相应的治疗措施。 5.3.4加强临产牛的监护,对高产、年老、体弱及食欲不振牛,经临床检查没有发现异常者,产前1周到产后1周可用糖钙进行治疗。 5.3.5高产牛在泌乳高峰期时,日粮中可添加碳酸氢钠1.5%(按总量干物质计),与精料混合直接饲喂。 5.4繁殖性疾病 该病常见奶牛有流产、阴道炎、阴道脱出、脱出、子宫扭转、子宫内膜炎、子宫蓄脓、胎衣不下、卵巢机能减退、卵巢肿等。其防治技术如下。 5.4.1充分满足奶牛围产期及高产期的各种营养需要。防止奶牛发生营养负平衡而引起的繁殖疾病。 5.4.2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搞好环境卫生,。严格控制奶牛围产期和输精期的各项操作规程,防止由于人为因素引起微生物感染。 5.5瘤胃卫生保健 保持瘤胃健康对维持奶牛正常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其防治技术如下。 5.5.1坚持合理饲养管理制度,保证全年有足够的饲料供应,特别是优质牧草的供应要有保证。有条件的养牛场应该建设自有的人工牧草生产基地。 5.5.2严禁饲喂腐败、变质饲料。 5.5.3日粮配制要科学,注意精粗料比例、碳氮比例及矿物质、维生素类的添加比例。 5.5.4工作日程、饲喂制度要固定、不能随意变更,若需改变应循序渐进。 |
上一篇:蛋鸡标准化养殖技术规范
下一篇:小反刍兽疫消毒技术规范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