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2-07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中国执业兽医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去年栽下的苗木长势良好。 去年上半年,周根荣一家带头拆除了近4000平方米的猪舍,成为南湖区新丰镇竹林村禁养区内第一个主动拆除猪棚的养猪大户。曾经四邻八乡闻名的“养猪明星”改行做起了苗木生意,转型之后的第一个春节,他们生活得怎样?前天下午,记者专程拜访了周根荣家。 观察日记 时间:2月3日,大年初四,下午1时30分 地点:新丰镇竹林村油车浜 去年下半年的落叶苗木销售刚刚告一段落,今年上半年的常绿苗木销售要到元宵节后才开始,春节期间算是苗木生意一年当中难得的闲季。 但周根荣一家并没有闲着,搬运肥料,平整土地,维护排水设施……趁着春节,他们早早开始为新一年的苗木生意做起了准备。2月3日寒潮来袭,气温直降了10摄氏度以上,儿子周凌峰放心不下,午饭后就赶到田里去察看树苗的生长情况。 “这里的20多亩地,还有对面种香樟的那一大块地,原来都密密麻麻搭满了猪棚,周边环境一塌糊涂,现在土地经过重新平整种上了苗木,也都‘新年新气象’啦……”虽然是隆冬季节,田地里大片裹着防寒围布的常绿苗木依然郁郁葱葱。指点着眼前生机勃勃的苗木田,周凌峰感慨地说,“我们家过去养猪,养得很多,环境脏乱差;现在种树搞绿色产业,一年下来,环境好了‘木佬佬’,转型这一步,还真是走对了!” 转型第一年,生态效益可圈可点,经济效益怎么样?新春伊始,周凌峰给家里去年一年的收成算了笔账,去年一年,周家苗木的总销售额有20多万元,利润率为30%到40%。“单看数字,跟过去养猪年收入几十万元确实比不了。但苗木生意的收益周期一般在四五年,第一年能有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周根荣父子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我们还第一次把苗木卖到了宁波、湖州等地,销路通了,相信以后的路会更好走。” 不到一年时间,周根荣家种植苗木的面积就扩大了2倍多,目前已经达到105亩,榉树、香樟、紫薇……以嘉兴乡土树种为主打的小株苗木销售也逐渐好了起来。今年1月,周根荣一家的“绿森园艺”家庭农场正式注册成立,站在新的平台上,周凌峰萌生了不少新的想法。“接下来,我打算在种植苗木的基础上探索种养结合,还想尝试种植花卉盆栽,搞个多种经营……” 观察延伸 门上贴着红“福”字,檐下挂起红灯笼。走进竹林村,这里与其他乡村一样,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新春气息。 房前屋后没有了鳞次栉比的猪舍,乡间也很少见到运猪的大卡车呼啸而过。漫步在竹林村整洁的村道上,只有猪舍拆除之后还来不及清理的碎砖瓦提醒着过往行人,一年前,这里还曾经是远近闻名的“养猪第一村”。 周根荣家的转型并非个案。站在村口眺望,许多猪舍刚刚拆除的空地已经被新生的树苗所覆盖。崭新的绿色产业链条正在这个昔日的养猪大村逐渐成型。 在刚刚爆竹声中送走的一年里,竹林村拆除了9万多平方米违章猪舍,数百户养殖户开始探索转产转业。沿着乡间公路,绵延300多亩的连体大棚初见规模,去年底,无土栽培建设项目落户竹林村,“投资+技术+产销”一条龙服务方式引起了不少农户的兴趣。 拆除了猪舍之后,还有不少农户选择了就地打工,将土地流转出去。在这个新年假期里,不用像过去那样时刻惦记着家里的猪群,人们放松地走亲访友,竹林村里也显得比以往更加热闹。 观察手记 养殖户转型有多难?经历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也“熬”过了转变生产方式之初的不适应,告别了20多年来赖以生存的生猪养殖业之后,曾经的“养猪明星”周根荣一家在苗木种植这片天地里找到了“新年新气象”。 相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新丰镇民丰村的生猪养殖大户沈明珠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开设了60亩地的家庭农场,将种植的藏红花球销售到了农展会上;净相村的陈继荣搞起了“万元千斤”种植模式,带动着周围转型的乡邻们一起致富;凤桥镇三星村的蔡文兵将4000多平方米的猪舍全部拆除,打算种葡萄和桃子,经营家庭农场……随着生态和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养殖户迈过了“要致富,靠养猪”这道坎,放眼市场,摸索出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新路子。 跳出井底,便能看到更为广阔的天空。养殖户转型,路在脚下。 |
上一篇:广东考虑走集中宰杀冰鲜禽供应方式
下一篇:2013年中国饲料产量全球第一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