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16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最近吉林地区不少鸡场非典型新城疫发病呈多发趋势,发病日龄在30--38日龄左右,鸡群采食量增加缓慢有的不增,每天死亡0.3%左右,零星咳嗽呼吸道症状表现轻微,粪便基本成型,大群除极少数精神差之外,状况良好,但瘸腿瘫痪鸡增多,剖检发现肠道几处淋巴滤泡肿胀出血,其它器官无明显病变,按照非典型新城疫的治疗方案均有效的控制病情。 针对发病的鸡群的免疫程序做了调查,7天新支点眼,14天法氏囊饮水,20天左右新城疫四系或克隆30两倍量饮水,还有的养殖户注射了新城疫的灭活苗,在大肉食鸡上来讲,这种免疫程序算是合理的了,为什么还是会发病呢?这让很多的养户和同行感到困惑的问题。 当前新城疫流行的毒株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疫苗毒株对当前的毒株防治效果不理想,包括近几年流行的是基因7型的新城疫,有调查数据显示95%以上的鸡新城疫流行毒株均属于7型病毒。 下面让大家认识一下这个7型的新城疫流行的特点: 1.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特别是在春初,秋冬季节变换时候最容易流行,新城疫的发病和流感不同的是,只要一批鸡发病就会增加批批鸡发病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对下一批鸡影响很大,这个病的季节性也很强。 2.在高发的季节和高发区域,几户所有的鸡场无一幸免,无论是散养鸡,规模化养殖场。个别免疫基础好的鸡场呈一过式发病,损失很轻。 3.鉴于鸡对新城疫的易感性最高,蛋鸡,父母代种鸡发病率更高,肉种鸡的垂直传播,使苗鸡到家都处在隐性感染的亚健康状态。 4.常用的L系疫苗(Lasota)就算产生了高抗体,也不能阻止鸡群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生,高抗体只能降低发病率。 新城疫多发与生物安全体系有很大关系 ,生物安全这几年大家越来越重视,说道生物安全可能有些朋友不了解,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鸡场规划不科学,很常见的很多养殖村,养殖小区,鸡场距离很近,交叉感染现象非常严重,很难做好隔离消毒,一家两家防范再好,只要有一家发病也在逃难免,这种养殖密集的地方是新城疫高发区域。 2. 消毒工作,随着疾病高发,要想切断传染源就得做好消毒,养户对消毒工作日趋重视,尤其对消毒液的选择,使用10几块钱的劣质消毒液已成为历史,高浓度,高含量的进口消毒液逐渐被大家接受。 3.当前的疫苗免疫不能提供“消除性免疫”。什么是消除性免疫呢?所谓的消除性免疫就是可以达到消灭传染病的目的。新城疫疫苗只能减少鸡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不能阻止野毒的感染,更不能消灭已经存在的病毒。强毒一旦入侵鸡群,便可在群内传播,长期感染,这是导致环境污染和新城疫控制难度大的主要原因,当环境污染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引起发病,发生过新城疫的鸡群带毒率和排毒率高,持续时间长,抗体水平高的鸡群仅仅降低了带毒率和排毒率,因此要从根本上控制新城疫除了选择合适的疫苗,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使用抗病毒药物等综合防控,阻止新城疫强毒的入侵,减少和消灭鸡群中的强毒,最终达到控制新城疫的目的。 还有一点大家不能忽略了,那就是免疫抑制性疾病对免疫系统的破坏,向鸡群感染法氏囊,传染性贫血,马立克等免疫抑制病,还有饲料里的霉菌毒素,感染球虫,腺肌胃炎等营养不良都会导致免疫缺陷,特别是免疫中等偏强的法氏囊苗危害最大。(建议大家7天注射新法灭活苗或者新流法,14天的法氏囊可以不做)免疫缺陷的鸡群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较差,不产生抗体或产生较低,因此成为发生新城疫的原因之一。 给大家说一下判断新城疫发病的依据,从剖检病变看主要观察五个点: (1)腺胃乳头出血; (2)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出血或肌胃角质层下出血; (3)十二直肠后段向前2~3cm处; (4)空肠与盲肠末端对应处往下3公分,卵黄蒂后2~3cm处淋巴滤泡出血; (5)盲肠扁桃体出血。 |
上一篇:禽流感的综合诊断及辩证治疗新方法
下一篇:蛋鸭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