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强(平乡县畜牧水产局054500) 一、流行特点 自然条件下鸡对本病最易感,各种年龄的鸡只均可感染,但随着日龄的增长易感性增强。育成鸡、产蛋鸡较易感。本病在气候多变,环境差的情况下多发,一般秋末和冬季是本病高发期。病鸡、慢性病鸡、康复鸡、甚至健康鸡带菌是本病病原的携带者。病鸡呼吸道和消化道排泄物携带病毒传播疾病,常通过污染的饮水、饲料、尘埃、空气等途径感染。鸡舍通风不良,环境卫生差,营养不良可增加本病的发病程度和延长病程,若有继发感染存在如禽流感、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禽霍乱等可使病情加重、死亡增多。如若与鸡慢性呼吸道病混合感染时,传染性鼻炎发病急、传播快,同时使病程延长。在同一个鸡场不同日龄的鸡混在一起,或新购入的大日龄鸡同老鸡饲养在一起,极易造成本病的爆发。该病发生的另一个特点是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为特征。本病在鸡场内某鸡舍发生后,其它适龄鸡群几乎无一幸免。近年来,混合感染发病率呈上升态势,复发病例越来越多,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 二、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短,在鸡群中传播快,几天之内可席卷全群。病鸡较明显的变化是颜面肿胀,鼻腔有浆性粘性分泌物,其次可见结膜炎和窦炎。成年鸡可见肉垂的水肿,常见一侧水肿,或有两侧同时发生。病初,病鸡无明显症状,仅见鼻孔中有稀薄的水样鼻液,打喷嚏。食欲无明显变化,病情如果进一步发展,鼻腔内流出浆液性或粘液状分泌物,逐渐变浓稠,并有臭味,打喷嚏,呼吸困难,病鸡常摇头,并不时用爪搔鼻喙部。粘液干燥后鼻孔周围凝结成淡黄色的结痂。病鸡面部发炎,一侧或两侧眼周围组织肿胀,严重的造成失明。鸡群发病数量明显增多,食欲明显减少。观察大群粪便可见绿色稀粪便。产蛋鸡群发病后约5-6天,产蛋量明显下降,处在产蛋高峰期的鸡群产蛋下降更加明显,后期可发现鸡群中个别严重的鸡出现口腔、腭裂上有干酪样物。炎症蔓延到气管及支气管和肺部,引起呼吸困难和啰音,病鸡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体重逐渐下降,母鸡产蛋量下降,公鸡肉髯肿大。本病发病初期,鸡群死亡率较低。病后当鸡群精神好转,食欲逐渐恢复时,产蛋量逐渐回升,最后鸡群产蛋低于或接近原有水平。正当鸡群产蛋开始回升时,鸡只死淘增加。疾病易复发,如有并发症,死亡率较高。 三、病理剖检变化 本病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尤其是在流行的早、中期鸡群很少有死鸡出现。但在鸡群恢复阶段。死淘增 加,但不见死亡高峰。这部分死淘鸡多属继发感染所致。病理剖检变化也比较复杂多样,有的死鸡具有一种疾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有的鸡则兼有2-3种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死亡的鸡中常见鸡慢性呼吸道疾病、鸡大肠杆菌病、鸡白痢、新城疫、禽流感等。病死鸡多瘦弱,不产蛋。主要病变是鼻腔、窦、喉和气管黏膜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充血肿胀,潮红,表面覆有大量粘液,窦内积有渗出物凝块或干酪性坏死物,严重时可能发生支气管肺炎和气囊炎。面部和肉髯的皮下组织水肿,眼、鼻有恶臭的分泌物结成硬痂,眼睑有时粘合在一起。内脏一般无病变。产蛋鸡输卵管内有黄色干酪性分泌物,卵泡松软、血肿、坏死或萎缩,腹膜炎。 四、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特征性的症状,病理剖检变化,以及产蛋鸡群产蛋下降及流行早期不见死亡,后期死淘增加等特点综合判定,不难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诊断需要进行病原的分离与鉴定、血清学诊断。 鉴别诊断 传染性鼻炎 脸部肿大多数呈单侧性肿胀,不发紫。蛋壳质量变化不大,死亡率低。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禽流感 脸部肿大多数呈双侧性浮肿,发紫。死亡快,死亡率高,药物治疗无效。 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播迅速,成鸡感染后主要表现产蛋急剧下降,呼吸道症状不明显,蛋畸形,大小不一,软壳蛋,沙皮蛋较多,蛋清稀薄如水,浓蛋白层消失。 支原体 呼吸道症状时间较长,肿脸的鸡在鸡群中传播较慢,并且精神和采食变化不大。 油苗注射不当 注射靠近头部时,免疫后一周左右可出现肿头,眼眶周围肿胀,发硬。切开有干酪物、未吸收的油苗或肉芽肿,若无感染一般可自然康复。 维生素A缺乏症 病鸡趾爪卷缩,眼睛流出奶样分泌物,喙和小腿黄色变淡。剖检可见鼻腔、口腔、食道以致嗉囊的黏膜表面有大量白色小结节,严重时结节融合成一层灰白色的伪膜覆盖于黏膜表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