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动态 > 规范标准 > 文章

河北省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时间:2013-09-27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一、产业发展趋势
    全世界养猪总存栏10亿头左右。猪肉在世界肉类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 并呈现稳定增长势头,世界人均肉类消费量40kg,其中猪肉最多,年人均消费15.5kg。养猪业发达的国家主要在欧州及北美,如丹麦、瑞典、加拿大、法国、美国、荷兰、英国等。养猪业发达国家正在以下方面引导着世界养猪业的发展:第一,繁育体系完善。繁育体系在生猪产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丹麦在全国建立起了高效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培育出了瘦肉型猪种长白猪,是世界良种猪之一。我国生猪良繁体系还远未完善、亟待加强。第二,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高。养猪业发达国家绝大部分采用集约化管理,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程度高。美国的史密斯•菲尔德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和猪肉加工企业,每年存栏猪1160万头,占全美总量的26%。我国大规模猪场已逐步增加,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养殖户已经逐步意识到机械化必将成为养猪业的主角。第三,注重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养猪发达国家环境保护及减排意识很强,非常重视养猪业的粪污处理和臭气控制。在我国由于条件、资金和技术的限制,粪污的处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现在社会环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粪污对人类赖以生存的水体和土壤污染严重,并影响着食品安全和人畜健康,粪污无害化处理已成为限制养猪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第四,养猪生产水平高。养猪业的发达程度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畜牧业发达程度。养猪发达国家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26头以上,母猪年产胎次在2.4以上,返情率为7%,畜牧业产值中养猪业占40%。我国每头母猪年提供的商品猪数量不足14头,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很大,提升我国养猪业生产水平是当务之急。第五,提倡福利养猪。欧美大部分国家在19世纪就基本完成了防止虐待动物法的立法。
    二、我省产业现状、主要问题与技术需求
    (一)产业现状
    河北省是全国养猪大省,是我国生猪的主产区之一。2012年全省生猪存栏1847.5万头,全年出栏3396.7万头,在全国位列第五位;养猪产值501.7亿元,占牧业产值的35.6%;猪肉总产245.8万吨,人均猪肉占有量达35.2公斤;出栏5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比例达到64.5%,饲养的品种主要为杜、长、大及二元、三元杂交猪。近年我省工厂化养猪迅速崛起,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已达到210家,我省养猪产业正由传统养猪向现代化养猪迈进。
    我省相对于其他省份有诸多的养猪优势:一是地理优势,京津两大城市的消费可拉动养猪产业的发展;二是饲料资源的优势,养猪业的主要饲料原料玉米和豆粕都是北方的主要农作物;三是科技资源优势,我省有多所农业院校和畜牧兽医科研院所,而且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农科院是我们的近邻;四是气候优势相对于南方的湿热、湿冷以及东三省的寒冷天气我省气候相对干燥、温度适宜,有利于养猪业的发展。
    (二)主要问题与技术需求
    河北省养猪业与国内外先进生产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发展空间较大。平均每头基础母猪年提供的育肥猪数量不足15头。目前我省养猪业还存在以下不足:
    1、育种工作急需加强。我省种猪产业仍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育种基础设施设备落后,性能测定工作几乎处于空白,国家级核心育种场仅一家,育种工作落后于多数生猪养殖大省,种猪来源多依靠国外及国内种猪产业发达省份。生猪产业形成了引种—扩繁—销售—退化—再引种的被动发展模式,所以在种猪场之间急需建立起统一规范的性能测定与遗传评估体系,开展多场协同的场内测定与评估,夯实联合育种与群间遗传联系的两个基础。另外,对地方猪种资源的重视不够。多数地方猪种数量不断减少,质量出现下降,缺乏长效的资金投入和利益补偿机制。这些猪种养殖分散,群体规模小,缺乏选育,质量出现下降,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保种和在保种基础上的资源开发利用。
    2、养猪生物安全体系不健全,疫情复杂。一是猪的引种运输、隔离、驯化环节问题多易传播疾病;二是猪场的粪便、病死猪等废弃物处理亟待完善;三是很多猪场设计不合理。生物安全体系的完善需要疾病监测控制技术、粪便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猪场设计、环境控制技术等诸多技术集成。四是对重大疫病科技攻关能力还不够强大。尤其是猪蓝耳病的疫苗免疫接种及免疫检测,在生产实践当中操作较为混乱,各企业缺乏统一认识和权威操作依据。因此,对这些疾病的有效防控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五是在养猪实践中科技含量未能得到最大限度体现,猪病防控科技普及率有待提高。
    3、养殖方式落后,养猪生产水平低。一是养猪场设施设备普遍落后,大多数养猪场缺乏基本的养猪设施,降低了养猪效益及生产水平。二是小规模养殖户占比例大,万头以上出栏的比例仅占8.3%左右,小规模养殖在防疫和管理方面都有很大难度。三是猪场饲养的品种、饲料营养水平、环境条件、保健措施及防疫等互相之间脱节、不配套,使生产水平受限制并造成极大浪费。诸多因素致使我省平均每头基础母猪年提供的商品猪数量不足15头。需应用猪舍的工艺设计及环境控制技术,应用先进实用的养猪设备对猪舍进行改造升级;综合配套饲养管理、环境控制、疫病综合防控等技术以提高养猪生产水平及效益。
    4、猪场环保压力大。近年来,我省生猪产业发展突飞猛进,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方式逐步占主导地位,改变了农家散养或小规模养殖模式。但养殖规模增大,粪污的产出也随之集中,增大了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的难度,急需围绕粪污的减排与无害化处理的模式、共性关键技术、配套设施和装备方面实现突破,并通过集成示范,引领生猪产业向清洁化生产方面发展。

上一篇:2013年下半年动物H7N9禽流感监测方案

下一篇:农业部:兽用处方药品种目录(第一批)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