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畜牧动态 > 行业资讯 > 文章

媒体切勿加剧食品安全恐慌

时间:2013-08-30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新华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媒体在帮助人们获得更快、更新、更多资讯的同时,也让大家无形中承担了负面新闻和垃圾信息带来的压力。尤其是在揭露一些问题上,个别媒体所扮演的角色不是协助解决问题,反而加剧了人们对食品不安全的心理恐慌,这值得媒体反思。
  现阶段社会各方所获得的信息极不对称,群众易受到,尤其是所谓“中立媒体”的报道诱导,不经思考就全盘接收。但目前媒体普遍呈现多资讯少评论、多转述少调查、多现象少本质、多频次少篇幅的状态,这种快餐式的信息服务使人们弱化了深度分析、独立思考的能力,降低了视野的高度与广度。结果一些媒体报道的食品安全新闻将大众的理智淹没在一片抱怨声中了。
  以近期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为例,据笔者观察后发现,在各种耸人听闻的新闻与数字背后,新闻报道有以下缺失:
  首先,没有指出数据来源,使这些数据不可信不可查,若媒体在报道相关新闻时能够说明数据来源或计算方法,可便于有关部门对其报道内容进行研究与质疑。
  第二,没有明确事件发生后波及的范围,容易让受众看到该新闻后以偏概全,加深恐惧心理。
  第三,没有从专业、科学的角度解释食品安全事件,民众只能从一个个数字上模糊地感知事情的严重性,却不知如何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和预防食品安全风险。长此以往,会导致一个国家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对民族食品工业的打击加剧等问题。
  第四,媒体没有系统地讲出所报道事件的始末缘由和真实原因,读者不知道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去评价和维权,而是简单将食品安全问题归结于政府和涉事企业的道德,让政府无端背负了一些执政包袱。
  第五,没有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对于个人而言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对于大局而言也没有缓解事态的建议。而政府决策对孤立的事件必然会有一定的滞后性,这段中空期最容易造成事态的扩大和民众,所以媒体有必要引导群众理性应对风险,而不是加大社会心理恐慌。
  上述几点都需要新闻专业人士进行客观、公正的资料采集、整理、分析、总结、评论以及及时寻找对策并与民众进行交流沟通,将最为合理的评价传递给受众。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转型阶段,食品安全是政府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媒体作为连接政府与民众最直接的纽带,其立场和观点无疑变得更为重要。

上一篇:衡水养殖场83头牛犊死亡疑因用错药

下一篇:中国式“断奶”:奶牛养殖户锐减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